04

平凡的守护 ——“全国青年文明号”复兴派出所见闻 版次:04  作者:  2022年11月10日

位于通川区城郊接合部的达州市公安局通川区分局复兴派出所,现有民辅警共16人,平均年龄26岁,是一个年轻的派出所。

2004年,复兴派出所被共青团中央、公安部联合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2021年,共青团中央联合22家全国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共同开展往届“全国青年文明号”星级认定工作,通过严格复核审查,复兴派出所被评为“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

荣誉的背后,是复兴派出所全体民辅警的忘我付出、无私奉献。近几个月来,因为疫情防控和安保工作需要,全所民辅警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全力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虽然不能回家休息,不能陪伴家人,但是大家都没有怨言。这段特殊的时期,所长和指导员更是率先垂范,和同志们团结战斗在一起。

近日,记者走进复兴派出所,倾听基层民警的故事。

10:00,刚到复兴派出所大门口,记者就看见指导员王自立正准备出门处理一起盗窃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的案件。所长王珑深与记者打了招呼后,十分抱歉地对记者说,因为正在处理一起校园纠纷,他还得先回办公室继续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让记者稍等一会儿。

11:40,辅警刘轩伯刚回到所里,一位因打架受伤的当事人上前找到他询问案件调查情况,刘轩伯耐心地给当事人介绍案件调查进展情况。

11:55,记者走进派出所食堂与民辅警共进午餐。趁着吃饭的时间,刘轩伯向所长王珑深汇报了他上午的工作情况,并计划下午带当事人去市公安局刑事技术中心做伤情鉴定。

随后,所长王珑深向记者讲起了年轻辅警刘轩伯的故事。

去年9月,通川区复兴场镇农贸市场及周边接连发生几起手机被盗案,为了及时查处案件,王所长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案件调查工作,在民警的带领下,刘轩伯和另一名辅警通过走访调查,成功锁定了两名犯罪嫌疑人身份。经过连日便衣蹲守,终于在复兴农贸市场发现两名犯罪嫌疑人的踪迹。当两名犯罪嫌疑人正在实施扒窃时,刘轩伯和另一名辅警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冲了上去,增援警力闻讯赶到后成功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控制,赢得现场群众高度赞扬。此次行动破获了多起扒窃手机案,有效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刘轩伯的理想就是能当上一名人民警察。

近年来,复兴镇发展迅速,随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复兴战训基地、市监管中心等相继迁入,以及金科地产、绿地地产、好一新商贸批发城、汽车产业园的入驻,该镇常住人口3万余人,每日流动人口就有4万多人,社保问题、征地拆迁、房地产领域等方面的矛盾较为突出,民警们每次接到这样的警情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面维护秩序,一面耐心细致地将法律法规讲到实处、讲到群众的心坎上,将矛盾纠纷一个一个地化解。

“以前,所里就几个人,现在警力有所增加。”在大量的工作面前,“熬夜成了基层民警的常态。”指导员王自立表示。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让办案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王自立告诉记者,以前破案全靠蹲守、走访、摸排。如今,监控、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迭代升级,不但提高了效率,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工和时间。7年前,为了登记居民有效信息,民警先手工记录到笔记本上,回到所里后再输入到电脑里。如今,有了移动警务终端,扫一扫身份证,一切信息“尽在掌握”中。

科技进步,带来了警务效率的提升,但有些工作仍离不开人工操作。因为流动人口的增加,所里每天都要打电话核实信息,碰到不理解的群众,还得耐心解释,而这样的电话每天要打100多个。

15:40,刚刚接受完记者的采访,指导员王自立又接到电话,明天早上5点,得去达州火车站接一个犯罪嫌疑人和出差执行抓捕任务的同事。

基层派出所的工作繁忙而琐碎,全所民警每3天就要值班24小时,承担着办案、执勤、安保等工作任务。他们这样高负荷地运转,确保了一方平安。

16:30,结束了采访,记者又来到复兴镇凤舞社区,采访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吴江。

吴江向记者谈起了近十年来复兴派出所的发展变化。自1982年建所以来,复兴派出所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护航了本地经济发展。多年前,由于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案事件时有发生,经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在镇上这类案件很少发生,治安环境持续向好,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升。特别是,民警规范的执法行为,让每一次出警都是一次法律宣传宣讲的过程,让辖区群众增强了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通过不到一天时间的采访,记者直观地感受到派出所民辅警的不平凡、不容易。此次,并不能全面概括复兴派出所民辅警的工作,但正是有了他们日复一日的平凡守护,才有了辖区的安宁,有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林海 闫军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