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高等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新使命 版次:06  作者:  2022年12月07日

□李壮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充分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重大举措。报告对职业教育的表述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高等职业院校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自身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新使命。

科教兴国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表达

首次专章论述科教兴国重要战略。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从党的十五大到十九大,科教兴国战略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独立成章放在突出位置。这种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审时度势,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根据党的中心任务和发展主题作出的重大决定。一是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更加深远,更加突出了科教兴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根本战略思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关乎人民生活幸福,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二是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突出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既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奋斗目标,又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强化整体联动。三是对教育强国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更加突出了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

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系统部署。以往党代会报告中,科技一般安排在经济建设中,教育安排在社会建设中,人才安排在党的建设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系统观念的要求,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摆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即“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作为一个整体性的重大问题单独论述。把三大战略摆放在一起,是一个创新,更有其深义。一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科技兴旺、国家强盛的基石,科技强必须教育强。科教兴国的根本要靠人才,人才培养归根结底要靠教育。二是科技创新,国之利器。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科技进步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科技实力决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当今世界,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科技创新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当今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增强科技实力。三是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资源,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建设人才强国,要紧紧抓住“第一资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高等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新使命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党领导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一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领亿万青少年把个人理想和人民需要、党和国家的事业统一起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是培养多样化人才的摇篮,是应用技术研发创新的高地,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源泉,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应用型人才。

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时关注经济社会变革,时时更新课程内容,时时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结。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类型、两个面向、三种精神、四合模式”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终身”的办学面向,职业教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核,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发展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推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让职业教育“香起来”,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历史使命。

努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对于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结合产业园区探索“园区+企业+学校”模式,实现产中有教、教中有产,促进教育与产业共生发展。二是主动走进企业,将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引进学校,建设工程师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学工厂以及产业学院等产教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的载体和实体。三是组建紧密型职教集团,开展“全产业链深度合作”,推动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成为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四是试点现代学徒制,以三方协议的形式实现利益方共建共享,探索产教融合难题的突破点。

深入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高等职业院校要不要开展科学研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高等职业院校不宜强调科学研究,理由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职能是教学,其目标是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加上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基础薄弱,不管怎样重视,与本科院校相比都处于弱势和劣势。实际上,科学研究是高等职业院校提升质量的基础,只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科学研究要立足于学校实际,着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应用型研究,并以此凝聚学科队伍、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应用型研究,人才队伍是关键,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尤其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新近印发了《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双师型”教师四个方面的素质能力结构,这是建立“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学理依据,也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评价考核、专业发展的行动指南。这些举措,有助于保障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提升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

(作者系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