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又一载。金秋十月,放眼广袤的巴渠大地,乡村振兴好戏连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田野里,机械轰鸣,农民紧张忙碌,秋粮如期归仓,巴渠沃野再度奏响丰收欢歌;村庄里,产业生机盎然,道路平整宽敞,小院干净整洁,与远山青黛相映成辉,生动勾勒出和美田园盛景;理论宣讲如沐春风,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文化阵地浸润人心,文明新风拂面而来,涵养乡风文明新风貌……
今年以来,达州锚定建成“成渝地区现代农业强市”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持“稳粮食、补短板、兴产业、美乡村、促融合”工作思路,执乡村振兴之笔,绘和美乡村画卷。
如今,美丽如画的达州新农村初绽芳颜,巴渠田野正升腾起新的希望。
粮食丰收仓廪实
今年8月,万源市草坝镇黑池坪村田间地头传来喜讯:通过测量、称重、脱粒、测定等步骤,经由达州市农业农村局、达州市农科院等专家组成的验收组现场测算,万源市玉米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19.54公斤,百亩高产攻关方平均亩产1004.34公斤,单个田块亩产1053.18公斤,各项数据突破万源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万源市深挖玉米增产潜力,深入实施高产示范片建设,以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整合优化资源要素、提升科技推广能力,实现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产能增加。今年该市共建设3个千亩高产示范片、3个百亩高产攻关方,种植玉米33万余亩,预计产量达15万吨。
近日,达川区桥湾镇同样传来好消息。位于桥湾镇的达川区再生稻示范基地进入收割期,成功实现“种一季、收两季”预期计划。作为全省蓄留再生稻次适宜区,近年来,达州在再生稻生产持续发力,进一步挖掘单位面积粮食产出潜力。今年,达州有70余个乡镇蓄留再生稻,总面积30余万亩。
近年来,达州全力抓好以粮食生产为重心的农业生产,通过大力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技,不断强化科技赋能,建设更高水平的高标准农田,在稳面积、增单产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播栽夏粮167.69万亩、增长10.47%。夏粮已实现全部收获。预计全市小春粮食总产42.54万吨,同比增19.49%;全市油菜产量38.08万吨、同比增长4.52%。
达州是农业大市,农业基础好、资源优、体量大。2023年,全市全年实现粮食总产326.6万吨,摘得粮食总产全省“十一连冠”。
奋力夺取全省粮食总产“十二连冠”,持续擦亮农业大市金字招牌,是达州在今年年初就定下的目标。达州辛勤耕耘,静待丰收。
全域开展高产攻关。组建95个高产攻关联合小组,开展“千名农技员进万家战春耕”包片蹲点服务,同时设奖励资金作为高产竞赛奖励。今年上半年,全市小麦示范片平均亩产473.32公斤,较去年平均亩产增产12.35公斤。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紧盯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加快现代种业集群项目(水稻)建设,有序推进大竹县水稻、宣汉和渠县大豆重大品种推广补助试点工作。
加快补齐农机短板。大力推进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达川区、大竹县建设苎麻打剥工厂,建设进度达到70%以上。
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坚决守牢耕地红线,制定具备复耕复种条件的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当前,已完成近90%整治工作。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