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以竹代塑”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兴竹生物基新材料生产项目即将试运行 版次:04  作者:  2024年11月18日

本报讯(记者 兰楯 通讯员 陈阵锋)近日,记者从四川兴竹生物基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该公司生产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进度的95%,预计11月20日左右进行设备试运行。

四川兴竹生物基新材料生产项目位于大竹县经开区,建设分为三期,计划总投资33亿元,总占地面积800余亩,总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项目一期总占地面积110亩,包含竹麻纤维、竹缠绕、竹原长纤维等生产车间,投资总额约为7.5亿元,建成达产后,拥有年产值10万吨以上的生物基新材料生产线。该项目的成功引进,离不开大竹县积极响应国家“以竹代塑”行动计划,以“三产融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丰富的竹资源优势,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产业布局。

“‘以竹代塑’是指以竹类产品替代塑料制品,主要包括全竹产品、竹基复合材料对塑料制品的全部或部分替代。大竹县竹资源丰富,近年来不断寻求延伸竹产业链条,这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高度契合。”四川兴竹生物基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凯生告诉记者,企业以竹资源为原料生产生物基新材料,将形成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制造的全产业链。目前,除了经开区的主工厂建设外,公司还计划建设三个“卫星工厂”,目前位于乌木镇、高穴镇的工厂已开始建设。

据了解,大竹县积极抢抓“以竹代塑”、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建设等新机遇,制定了《大竹县加快“以竹代塑”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谋划部署资源培育倍增、产业能级跃升、文旅融合提升、科创赋能引领、应用推广示范“五大行动”,坚持把竹产业作为主线,加快打造500亿级竹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全国“以竹代塑”示范县和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

除了材料加工制造环节外,大竹县还注重打造竹原材料生产基地,聚焦“种植基地”深化改革,坚持森林“四库”赋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纵深推进西山、中山和东山片区国家储备林项目,计划3年内新(改)建集中连片工业原料基地40万亩,5年内全县竹林总面积达百万亩,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原料需求。

此外,依托自然禀赋,大竹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竹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建设世界竹生物基因库、竹纤维研究院、“以竹代塑”领域创新平台,打造绿竹产业体验场景,积极拓展产业链条,找准市场定位,不断提高竹产品附加值,串起三产融合的价值链。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