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版次:02  作者:  2025年01月15日

(上接第一版)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变成了“囤粮田”。达州全市常态化推进撂荒地治理,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专项整治,共完成38.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守稳“粮袋子”“菜篮子”的同时,也守好“肉盘子”。2024年,达州加快实现畜牧生产现代化,持续推动山地肉牛产业集群项目、肉牛羊提质增效,预计全年出栏生猪稳居全省第4,肉牛出栏居全省农区第1,羊出栏居全省第3。加快推动渔业绿色健康发展,全年预计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12.65万吨,同比增长5.5%;预计渔业产值32.07亿元,同比增长5.5%。

科技赋能 产业融合更优

稻在水中长,虾蟹稻间游。2024年金秋时节,开江县任市镇田间地头生机勃勃。

任市镇位于开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在这座涵盖5个乡镇、67个行政村,总面积69万亩的产业园里,现代农业已初具规模。

产业园依托全县近40万亩优质稻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形成集合综合服务与科技创新中心、平坝稻田高效生产区、丘陵虾蟹饲料原料种植区、现代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等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日前,产业园通过农业农村部绩效评估,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迈出关键一步。

近年来,达州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经济动力。

过去一年,在特色产业上,达州入围“天府粮仓”精品品牌目录13个,“巴山青”“巴山早”荣获四川省第十届农博会最受欢迎农产品品牌。新认证12个绿色食品、累计认证绿色食品66个,新认证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

与此同时,达州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累计6家、居全省第4,签约落户投资30亿元上海天虹苎麻纺纱织造生产项目,达州预计全年农产品加工集群产值达680亿元。

科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当前,在达川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大竹县月华镇现代化产业园等产业园,不仅有先进农机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和效率,还建有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精细管理。

过去一年,达州加快现代丘区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建成投用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签约入驻企业10家,与遂宁、乐山、广安等市签署《共建丘区农机装备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信息化农业应用场景100余个。

提质增效 和美乡村更靓

村内道路四通八达,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繁果盛,漫步通川区磐石镇新店村,目之所及,皆是风景。近年来,新店村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人文传统,留住了“美丽乡愁”。

通川区青宁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人居环境为目标,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为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阡陌村舍间还蕴藏着村庄的精神密码与文化基因。宣汉县马渡关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作用,持续传承弘扬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加快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古老的乡风拂起新时代的文明新风……

重塑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过去一年,“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指引着达州更多村落宜居宜业,向美而行。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开江县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宣汉县被纳入全省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县。在宣汉县开展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市级试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和流转合同实现二轮延包合同全面网签。

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接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户厕改造2.83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7%。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1.57%,化肥、农药施(使)用量保持零增长。

完善乡村治理格局。积极推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和数字乡村建设256个,“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入驻率居全省前列。成功承办全国乡村工匠培育工作会议。

2024年,从粮食安全的稳固保障、产业发展的欣欣向荣到生态宜居的全新面貌,勾勒出达州活力奔涌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在新征程上,达州将持续擦亮农业大市金字招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谱写“三农”壮丽新篇章。

□见习记者 李梦真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