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原微玻纤产业园。
近年来,达州立足“2+7”产业园区定位,坚持高标准、高强度、高频次推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三年落地百亿级工业项目10个,围绕园区发展延链强链,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招大引强
夯实重点产业发展根基
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也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正原微玻纤作为首批入驻宣汉普光工业园区的项目,近年来依托当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逐渐成长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在正原微玻纤的生产车间,4条生产线正全力运转,赶制一批海外订单。
“公司最近订单数额较大,各个车间都在加班加点进行生产。一季度已完成1.9万余吨的产量。”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孙志敏说。
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玻璃纤维棉及制品的企业,也是达州市首家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荣誉的企业。该公司在宣汉县发展多年,依托雄厚的研发实力,先后创新研发了30余款产品,成功抢占保温隔音棉市场。
以创新谋求发展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四川省微玻纤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批玻璃纤维生产技术的研究攻关,打破了玻璃纤维棉基础材料受制于欧美国家技术垄断和封锁的局面,成为园区企业抢抓新材料赛道的信心所在。
朱世豪是四川省微玻纤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科长,在该研究中心已工作5年,参与了航空用隔音隔热玻璃纤维的研究,亲身经历了从技术受制于人,到打破欧美国家技术垄断和封锁的过程。
据朱世豪介绍,玻纤棉的长短和直径大小直接影响着保温绝热的性能。过去,公司由于缺乏相关技术和工艺,很难将产品用于特殊高端场景。现在通过多年的研究攻关,公司已经掌握了国际先进的高性能超细玻璃纤维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出的产品可运用于航空航天和新能源等领域。
招新引优
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
重点项目的引入和技术突破,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如何利用好项目优势,扩大集群发展效应,达州选择在完善园区产业链上下功夫。
作为中国苎麻之乡,大竹县立足资源做文章,这些年通过持续招引,先后引进多个项目入驻,打造产业集群。
为充分利用苎麻资源优势,大竹县引入四川亚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企业成熟工艺,构建起集苎麻种植、脱胶、纺纱、织布、服装于一体的完整苎麻加工链,吸引6家下游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完整的苎麻产业链。
四川慕织纺织有限公司生产厂长郑福蓉告诉记者,公司以前最困难的就是原材料采购,因为市场波动的原因,每个月的订单量会出现变化。现在,由于上游企业就在园区,即便临时调整进货量也能马上处理,关键还能节约运输成本。
围绕园区建设发展,大竹县不断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构建企业内部配套、上下游企业相互关联、不同产品体系企业耦合共生、不同产业企业要素串联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大竹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徐曦表示,该县将继续实行产业链链长制,推动链主企业对标行业标准,不断提升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地位,积极推动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加快打造一批竞争力突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新赛道。
创新招商
推动园区实现“企业满园”
重大项目的引入,不仅对达州产业是提升,对于园区发展同样重要。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项目规划新建2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74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建成后,不仅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能完善园区清洁能源的直接供应。
达州实施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完善园区厂房、道路、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和职工住房等生活服务设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园区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吕剑锋表示,下一步,达州将围绕园区重点产业链,创新招商模式,积极探索链主招商、公司招商、基金招商等,推动实现精准招商、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力争到2027年,全市再新招引百亿级项目3个以上、50亿级项目10个以上、10亿级项目60个以上,确保各园区土地建成率达到90%以上,实现“企业满园”。
□记者 杨鹰 刘强 毛露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