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引贤聚才壮大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生力军 版次:03  作者:  2025年05月08日

金垭镇水口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赵苓婷“五一”帮村民插秧。

斌郎街道火烽山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何婷(右)了解就近务工村民情况。

“跟李书记一起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关注居民日常实际需求,为他们办好每一件‘小事’,尽全力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感触颇深。”近段时间,达州高新区幺塘乡万阁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张光兵跟着社区党组织书记李大军全身心投入社区经济发展、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既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提高了实践能力,又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

近年来,达州高新区聚焦乡村振兴事业后继有人,将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培育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头等大事,切实打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人才生态,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村干部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和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如何才能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从哪里来?有什么标准?是如何选拔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好苗子”从哪里来?

——拓宽渠道抓回引

村(社区)“两委”成员年龄结构偏大,会制约乡村的发展。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想方设法把有本事、有想法的年轻人吸纳进来。

近日,记者走进金垭镇水口社区办公室,就听到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前国正在与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00后”大学生赵苓婷进行语音连线,关心她近期的学习情况。

“你毕业答辩准备得怎么样?时间确定了吗?”

“黄书记,学校通知的是5月中旬,结束了我就马上回来。”

……

原来,2023年2月至8月,赵苓婷曾先后在金垭镇水口社区、金垭镇人民政府实习。她性格开朗、为人健谈,工作中认真仔细,生活中乐于助人,很快就和村民打成了一片,从中也积累和沉淀了不少乡村振兴实践经验,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肯定。

据水口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前国介绍,社区走出去的大学生不少,但因为各种原因选择返乡的却很少。2025年初,当书记黄前国因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人选烦恼时,6月即将大学毕业的赵苓婷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回家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作为土生土长的水口人,我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在外读书这段时间,见识了城市的繁华,就更想把家乡建设得更好。”赵苓婷说,学习之余,她除了积极与书记沟通了解社区情况,规划社区未来发展,还时常通过“学习强国”APP汲取乡村振兴宝贵经验。

“五一”假期,赵苓婷从学校回家后也没闲着,她主动了解村民所需,走进田间地头与大家一起栽秧、割油菜。村民们提到赵苓婷的第一反应,都是为她点赞。“莫看她年龄小,脑子很灵活,做事踏实上手又快,对我们也很有礼貌。”村民周朝刚说,赵苓婷马上到社区工作,大家很支持也非常期待。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达州高新区打破地域、身份与职业的限制,立足各村(社区)实际,从包括但不仅限于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优秀农民工、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群体中挖掘人才,积极回引人才返乡,为乡村发展提供新思路。动态建立后备力量信息库,详细掌握人才情况,不断充盈村级后备力量“蓄水池”。

同时,高新区党群工作部联合纪检、公安、信访等部门对后备力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联审,确保其政治可靠、作风优良。

截至目前,达州高新区5个乡镇(街道)70个村(社区)已储备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31名。他们正在用各自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

“好苗子”有哪些要求?

——工作中的“多面手”

“我之前是自己做生意,后来在家带孩子。2014年的时候村干部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到村上做点事情,我想着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服务乡亲锻炼自己,就先干着。”就这样,“先干着”的何婷在斌郎街道火烽山村一待就是十年。

这十年来,何婷在火烽山村工会干过财务出纳,当过村副主任,也“归零”过……无论身份如何转变,从早到晚忙碌奔波,心里装的全是村里的事,就是她的工作常态。

一直以来,“小”到邻里纠纷,大到集体经济发展,何婷始终把解决问题落实在行动上,狠抓政策落实,全力便民惠民,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村民提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

“这么多年来,无论何婷在哪个岗位,除了把本职工作做好,总是愿意为了村子发展更好,无条件地多思考多实践。”火烽山村党总支书记陈传川说,从政治理论学习、政策法规宣传、乡村发展规划、组织开展活动、基层社会治理到党员教育管理等核心事务,何婷越发得心应手,心性也随之变得更加坚韧,乡村振兴“领头雁”的优势逐渐显现。

乡村发展就需要何婷这样全面发展的“多面手”。因此,2024年11月,她被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重点培养。

据达州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组织组负责人张远航介绍,近年来高新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发展思维、带富能力”,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一村一策”的思路,采用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党组织推荐等方式,全面摸排现任村(社区)干部中的优秀人才,将其纳入基层人才数据库中。

与此同时,高新区组织人员通过面对面交谈、集中访谈、电话访谈等方式深入各村组、农户家中全面了解村民意愿,分析掌握优秀人才能力素质、特点特长、任职意愿、岗位匹配度等情况,确保“心中有数”“心中有人”。

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帮助后备干部快速成长,迅速融入角色,高新区还建立了“双帮带”机制,分别确定一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培养联系人,通过实地带教、谈心谈话、跟踪培养等方式,让他们切实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如何选出“好新苗”?

——定制培养“带头人”

2021年6月,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陈清,来到了石板街道铜宝村,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我是通过‘千名学子定制培养计划’,获得这次工作机会的。”陈清说,入学时,了解到该计划是由市委组织部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启动实施,旨在面向达州籍在校大学生定制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本土“永久牌”村级后备干部。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她,就立马报了名,想用自己的所学所悟为乡村发展尽一份力。

经过严格考试,陈清成为了“乡村振兴”课程班学员中的一员。在校期间,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她全面深入学习了乡村规划、村务管理、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业经营等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

工作这几年,陈清跟着铜宝村“两委”干部入户走访,了解村民基本情况,处理村里日常事务,协助解决村民遇到的急事难题……“小小”年纪的她,已成为了村上的“百事通”,村民也喜欢跟她沟通交流。

“她工作能力强,肯学愿做,群众也认可,是基层工作中的好苗子。”石板街道党建办工作人员吴永军说,2024年底,根据陈清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街道将她纳入了铜宝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近期,因工作需要将其匹配至金达社区跟班锻炼。

“你能来真的是太好了,社区住的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我们就缺像你这样有亲和力、有想法、有组织能力的年轻人,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金达社区党委书记王洪斌看见陈清激动地说。

目前,陈清在金达社区负责纪委相关工作,除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外,还要兼顾社区宣传,组织开展义诊、义剪、全民阅读、送文艺下乡等惠民活动。

达州高新区充分结合乡村发展需求和每名后备力量的特长优势、性格特征,通过交任务、压担子、干实事,让他们在岗位锻炼中积累丰富经验,提升工作能力与综合素养,筑牢群众基础。

“‘千名学子定制培养计划’是精准挖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达州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组织组负责人张远航说,该计划能够定制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三农”人才,为高新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此外,达州高新区还建立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分级备案管理机制,实行“一人一档”统一管理,为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提供可靠依据。逐步形成后备干部动态调整管理机制,严格管控后备力量进退流转,为2026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及后期“接棒”做好准备。

□文/图 记者 蔡尧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