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黄海)近年来,达川区充分挖掘森林资源巨大潜力,加快推进以国家储备林为重点的森林“四库”建设,实现“水库”增容、“钱库”增收、“粮库”增产、“碳库”增效,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勾勒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生态新画卷。
抢抓机遇,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达川区抢抓国家储备林建设与集体林权改革的战略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区位优势,全区38.93万亩商品林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包装,总投资35.54亿元,计划融资贷款28亿元,目前已获金融机构授信额度17.7亿元。预计未来5年,达川区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抓手,通过人工造林、现有林改培、林下经济发展等方式,全方位构建起树种结构科学、生态系统稳定、森林健康多样的现代林业体系,并通过产业化经营促进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要素向乡村聚集,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深度融合,赋能和美乡村建设。达川区坚持生态建设与和美乡村建设同频共振,将林区道路、管护站点、消防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和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今年以来,达川区将储备林作业设计与和美乡村发展规划有效衔接,重点围绕明月江太平村、三里坪高岩村等和美乡村示范点打造,大力开展庭院绿化、“四旁”绿化、乡村公园绿地等建设,栽植珍贵乡土树种和经果林树种,统筹实施林区路网、水网、电网、互联网“四网”补短行动,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目前,明月江太平村已栽植桃树900亩,完成3公里防火道路改建、生产服务设施和灌溉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
因地制宜,深耕林业特色产业。近年来,达川区立足本地资源特色,深耕“油茶、竹子、乌梅”三大特色产业。一是做大做强油茶产业。“达林一号”成功通过省级良种审定,建成省级油茶保障性苗圃,嫁接培育油茶苗木超260万株,年合格苗稳定在200万株以上。目前,全区种植油茶面积达1.5万亩。二是竹子产业发展迅猛。集约培育4000亩笋用竹林基地,正在申报省级竹产业基地。全区竹林总面积达8.9万亩,竹业总产值达2.5亿元,同比增长4.4%。三是乌梅产业持续升级。建成川东北乌梅良种繁育中心,“达梅一号”通过省级良种审定。目前,全区已发展乌梅6.2万亩,年产乌梅4万吨,全区乌梅产业总产值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