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州东部经开区福善镇莲花村的田间地头、村民家中,总能看到杨书美的身影。她面带笑容,手拿笔记本仔细记录群众需求,耐心解答村民疑惑。从深圳电子厂的生产主管到如今村民信赖的“小杨”,90后姑娘杨书美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用热情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情怀。
选择:都市繁华难抵故土情深
2024年,达州东部经开区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攻坚行动”,乡镇包村领导牵头全力摸排本村后备力量人员。“每次回乡看到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心里总不是滋味。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我想为家乡做点实事。”接到福善镇“归雁计划”的召唤,杨书美几乎没有犹豫。告别都市的喧嚣与便利,带着一颗炽热的心,她踏上了回乡的路。
初到村委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杨书美曾感到手足无措。但她有她的“笨办法”——政策文件逐条研读,跟着村干部走村入户积累经验,深夜还在整理村民档案。短短三个月,她已能熟练办理低保申请、医保代缴等20余项业务,成了乡亲们口中的“贴心人”。“这姑娘眼里有活、心里有谱!”村民们这样评价她。2024年夏季防汛期间,她主动承担危房排查任务,用实际行动赢得村民信任。
奉献:风雨“逆行”与日常的坚守
“坐在办公室发现不了问题,只有走进群众家里,才能听到真心话。”杨书美将这句话作为工作信条,在她看来,基层干部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主动发现问题”。想到就做,杨书美每周走访20户以上家庭,硬生生用双脚绘制出了一幅鲜活的“莲花村民情地图”。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满村民诉求:独居老人王奶奶的慢性病药快吃完了,行动不便的江奶奶生活物资需要采购了、电路需要检查维修等等。同时,她建立莲花村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台账,每月定期走访特困户、低保家庭。
从城市回归乡土,从“打工人”变身“贴心人”,杨书美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如今,杨书美已被纳入达州东部经开区村党组织后备力量重点培养对象。谈及未来,她目光坚定:“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年轻人接力。我要继续扎根这里,和乡亲们一起把莲花村建设成真正的‘幸福村’!”
□通讯员 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