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道如带,偶尔一束阳光从郁郁葱葱的沟谷褶皱边透进车窗。随着海拔逐渐增高,公路两边稍许开阔了些,大片大片的绿色植株映入眼帘,“菊花园”“黄精园”“桔梗园”……一个个硕大牌子在绿树掩映中迅速从眼前晃过。
一路上,农委的导游小张介绍:三峡药博园是个年轻的中药材博览园,主要包含核心区、三峡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天麻科创园三部分,总规模3000余亩,是集种植、科普、观光、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到了!到了,核心区到了!”突然,一个响亮的声音响起,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望向窗外。只见地势低洼处,一个超级大的八卦图样种植园,让人眼前一亮。八卦图案以阴阳鱼中雕塑为核心,外环八组三爻卦象如花瓣般舒展,白色的小栅栏围出一个个苗圃。匀齐的植株五颜六色,错落有致,营造出立体生动的视觉效果。这个将天地灵气与中医药文化融合的中国古老哲学符号出现在药博园里,让人一下子亲近起来。
站在观景台上,脚下的八卦园连接着对面的小山,山脚“三峡药博园”几个白色大字赫然眼前。葱茏的绿植间散落着廊道、琉璃瓦小楼,球形玻璃房以及一些现代装饰建筑,集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学于一体,别有看头。
沿着石梯下行,便真正踏入一座神奇的药园,仿佛一本立体的中医药典籍正在徐徐打开。
二
行至八卦田中,各种各样的花争相入目。在药博园赏花与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地方可能只关注花朵本身的形色姿态,而这里会不自觉地关注起整个植株来:是花是叶还是根茎果实,哪部分入药,有何功用呢?
当一片鸳鸯茉莉出现在眼前时,有伙伴忍不住惊呼:“啊?鸳鸯茉莉也可以入药?”
“当然啦,百草皆是药呢!”小张笑嘻嘻地接过话题,“这鸳鸯茉莉的入药部分主要是叶子,有清热消肿的功效,外敷时可治疗痈疮肿毒。叶子里面含的芳香物质还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听了介绍,大家观赏的兴致更浓了,每到一个苗圃都少不了药性探究的话题。沿着蜿蜒的石砖小径前行,金银花在竹篱上织就金色的瀑布,黄白的花瓣像一对对跃动的蝶翼,凑近细嗅,清甜中带着微微的药香,让人瞬间想起其清热解毒的妙用;鲜艳的牡丹在阳光下舒展身姿,层层叠叠的花瓣如绮丽的云霞,而深埋地下的牡丹根皮,正是能凉血化瘀的丹皮;丹参的花穗直指天空,紫意沉沉;黄精舒展着宽大叶片,如绿手掌稳稳托举着茎秆;更有大片菊花,黄白相间,在风中翻腾着细浪。
经过一组铜像,我本能地放慢了脚步。三位衣着长衫、绾着发髻的老者,神情淡定而慈祥,站,坐,行,各有姿态,却都呈现出智慧老者的风骨。我脑子里迅速地搜罗着一代代药王的名字,我猜他们是神农氏、孙思邈、李时珍,也可能是扁鹊、华佗、张仲景。不过究竟是谁并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一代一代祖先研究出来的济世良方传承了下来,凝聚在《开州民间验方集》里,此时正在药博园的每一朵花蕊上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三
穿过长长的凌霄藤绿廊,就来到了玻璃球形房子。这是一个大型的智能温控室,是药博园重要的研学基地,每年接待十多万人,除了常规培训和观摩者,来这里研学居多的是中小学生。
示范种植的中药材是基地的主体内容。房子里面空阔,光线充足,地势有高低几个层次,一条环形的步道把划分着的多个小区域连在一起。每个区域一个物种,边上的木牌上标有名字、科属、习性、生长区域和药用部分等相关信息。铁线蕨、玉竹、留兰香、散血丹……这些长势良好的植株,都是开州各地正在规模化种植的药材。
提到种植中药材,这可说到药博园的核心价值点上了。药博园就是因为种植产业的需要,在2021年催生出来的。开州是重庆市中药材核心种植区,规模化种植的药材达180余种,全区八成的乡镇都种植药材,开州因此跑在了渝东北产业带的龙头位置。每年药博园都组织一次中药材交易博览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商、药企和远近种植户等。开州的木香尤其著名,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优质道地中药材。
关于开州木香,以前我在路边见过一个“木香之乡”的石刻路标,仅仅知道一个名字而已,没想到它在全国享有盛名。一株木香,什么时候落户开州,怎么成长为产业巨树的呢?我忍不住追究起它的前世今生。
时间回溯到晚清时期,木香作为珍贵的中药材传入中国,辗转落户重庆开州的北部山区。这片地处大巴山南麓高海拔的土地,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土层深厚,成为木香生长的温床。起初,木香只在农家小院零星种植,2000年后,有了政府的大力推动才精心培育起来,从最初几户人家尝试,到如今漫山遍野的药田;从仅供当地使用,到畅销全国,甚至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历经百多年岁月沉淀,开州木香已然长成枝繁叶茂的产业大树,撑起了乡村振兴的一片天空。
木香在开州如同燎原的星火,它以蓬勃之势,彻底唤醒了这片土地的药材基因。在木香引领下,开州中药材种植业如春笋破土,现在有近200个种类竞相生长。开州黄连、桔梗等多种药材乘势崛起,成为重庆市优势产品,书写着独属于开州中医药产业的辉煌一页。
四
每年的中药材交易博览会上,药膳品鉴会是系列活动之一。品药博园的“药膳之味”,是每一波到访者尤为感兴趣的。
“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药膳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滋养着开州人的身体和心灵,源远流长。听导游介绍,每年药博会上都有新的药膳菜品开发出来:桃仁香椒黄牛肉、鲜石斛椒麻乳鸽、雪参高山鸡、天麻巴山老腊肉……
中午时分,一大桌农家菜肴上桌了,其中有两道药膳菜品是当日药博园厨房特有的,黄精馒头和虎头万年青嫩叶炒鸡蛋。
黄精小馒头卧在盘里,如同团团松软小云朵,表皮泛着温润的米黄,细密的气孔似岁月镌刻的纹理,若有若无的雾气裹挟着特别的味道漫溢开来。赶紧一箸入口,绵密的质地在齿间舒展,黄精特有的山野清香若隐若现,微微的回甘漫过舌尖,仿佛含住了一捧晨露浸润的山岚。“黄精馒头补气益肾,健脾养胃,还增强免疫力……”这一刻,药食同源成了具象的舌尖滋味融合。
再看虎头万年青嫩叶炒鸡蛋这道菜,圆圆的一个大饼装在盘子里,满满当当,翠绿与明黄交织,色彩诱人。细碎的绿色颗粒带着雨后新叶的草本气息,吸饱了万年青鲜香的鸡蛋吃起来更加爽口。
午后的阳光为药博园披上一层温厚的暖色。我们登车离去,回望那沐浴在阳光下的八卦药田,像一枚闪闪发亮的印章。满眼深深浅浅的绿意衬着五颜六色的花,默默诉说着这片土地慢慢生长出来的故事。山风拂过车窗,把药博园的花香和药香最后一次送进我的肺腑,仿佛要把千年的草木智慧根植在我的身体里。或许多年后的某一天,我在城里品尝新的药膳时,记忆的藤蔓会沿着味觉的脉络攀爬,自然会想起药博园的故事,它从未褪色,就像苗圃里种植的五彩诗行。
□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