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一老一小”皆安暖 ——万源市倾力托举千家万户“最柔软两端” 版次:03  作者:  2025年07月14日

为蜂桶乡儿童发放爱心礼包。

康养服务中心内,老人们悠闲对弈、泼墨挥毫,脸上洋溢着安详的笑容;社区阳光驿站里,孩子们沉浸在绘本阅读、趣味手工和益智游戏中,眼眸里闪烁着好奇的光彩……漫步万源市的大街小巷、城间乡里,一幅幅“朝夕美好”的和谐图景处处可见,勾勒出倾力托举民生“最柔软两端”的温暖印记。

一老一小,一头牵着“夕阳静好”,一头系着“朝阳初升”,是千家万户的深切期盼。面对山区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等挑战,今年以来,万源市将“一老一小”事业摆在突出位置,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力量,织密养老育幼服务网络,让点滴关怀汇聚成河,为“巴山画屏·红城万源”增添了一抹动人的幸福底色。

织密养老服务体系

托举暖心“夕阳红”

养老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社会工程、幸福工程。围绕老年群体所需所盼,万源市构建起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社区养老为辅助的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养老新路径。

晌午时分,古东关街道古马儿社区大食堂饭菜飘香。“比自己在家做省心多了,只要8元钱,花样多、味道好,还能跟人说说话!”68岁的王怀良老人端着刚打好的“两荤两素”套餐乐呵呵地说,盘中蒸烧白、红烧肉、清炒土豆丝、时令青菜等菜品营养丰富、搭配合理。

这方小小的食堂,飘荡着饭菜香,更洋溢着老有所依的踏实与温情。2024年以来,万源市积极探索老年助餐新模式,在辖区打造4个老年助餐服务项目,着力改善留守老人、独居老人及高龄、困难老人的就餐难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既实惠又可口的饭菜。

与此同时,为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万源市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模式,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紧密结合起来,为入住老人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

在万源市驮山康养服务中心,专门设有医养服务中心,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常态化开展定期巡诊、疾病诊疗、健康管理等个性化服务,创新推行“中医治疗+康复治疗+综合治疗”的特色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精准的医疗康复服务,让老年人在机构内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保障。

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在万源市广泛推广,全域各养老机构纷纷与所在地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医养协议,有效满足了老人的健康需求。

服务保障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包含物质层面,还有精神层面。通过参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万源市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愈发丰富。在四川省第二届老年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当地老人群体推出的美食“六合坛子肉”荣获一等奖、手工艺术作品“鱼戏莲花”荣获二等奖、快板节目“醉美万源”荣获三等奖。

此外,万源市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还充分利用重阳节、“敬老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让老年人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弘扬了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深耕儿童关爱工程

护航成长“向阳花”

从“阳光驿站”的多样活动,到“爱心妈妈”的精心守护,再到公益项目的落地落实——围绕护航儿童健康成长,万源市以全域覆盖的关爱网络,筑起了一座座“没有围墙的成长乐园”。

覆盖万源市各乡镇(街道)的“阳光驿站”,是打通关爱儿童“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个安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港湾”。在刚刚过去的父亲节,万源市各个“阳光驿站”就适时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感恩父爱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趣味实践中表达对父亲的深情厚意。

白沙镇工农街社区“阳光驿站”的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用彩色粘土为一张张“好爸爸”奖状捏制出花边相框;石窝镇金峰社区“阳光驿站”的孩子们拿起画笔,以“父爱”为主题精心创作手抄报;在庙子乡小溪河村“阳光驿站”,孩子们学习了歌曲《爸爸您辛苦了》的手语表达。

围绕重要节日等契机,万源市各“阳光驿站”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座座“阳光驿站”,还见证了一个个孩子们的成长。3岁的王浩林,在这里从黏着奶奶的“小尾巴”,成长为独立参与活动的“小勇士”;9岁的王芊余,放下了不离手的手机,在这里迷上了和伙伴一起创作、阅读……

除此之外,针对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困难的留守儿童等群体,万源市还通过深化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为他们撑起了一片温暖晴空。

每个月的15日,是庙子乡“爱心妈妈”与孩子们约定的“家庭阅读日”。这一天,“爱心妈妈”会入户走访看望她们心心念念的孩子。常能看到她们在家门前并肩而坐,翻动书页细读每个故事,共同学习晦涩难懂的词句。而那悄然绽放的每张笑脸,都是“爱心妈妈”与孩子们同行的印记。

截至目前,万源市已有1335名“爱心妈妈”与3340名留守儿童结对。在万源市妇联的大力推动下,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服务还将持续深化,激励更多爱心人士加入爱心妈妈队伍。

创新服务保障机制

铺就持续“幸福路”

持续发力“一老一小”工作,还需要服务方式和机制措施的不断创新。今年上半年,万源市打通部门壁垒、激活社会资源、赋能基层单元,为“一老一小”带来了贴身更贴心的服务保障。

在养老领域,万源市持续深化老年助餐示范网络建设项目,积极推进敬老“关爱服务包”、家庭适老化改造等项目,规划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基本养老服务。同时,加大人员教育培养和应急演练力度,全市13家运营养老机构开展培训15次、组织应急演练16场,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应急处突能力。

在儿童关爱方面,加强关爱慰问,做好解困纾难。其中,争取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HELLO小孩”公益项目,为蜂桶乡、河口镇困难儿童发放爱心套餐150份。争取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阳光助学”项目,为50名女学生发放4000元/人的助学金。开展“天府同心 温暖童行”公益项目儿童关爱活动,为井溪镇18名儿童发放助学金和关爱包。

同时,从家庭着手提升儿童关爱水平,推动家庭教育科学规范,提高家庭服务水平。一方面,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促进会和社区家长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研究困难家庭在子女教育、医疗报销等方面的帮扶措施,提高家庭抵御风险能力。

近期,万源市再次针对“一老一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要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聚焦短板精准发力;深化“医养康养结合”模式,完善农村养老设施,探索“互助养老”新路径;扩大学前教育普惠资源供给,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机制,加强服务覆盖;强化要素保障,确保“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得实、用得好、可持续。

晨光中,教室里的童言笑语清脆流淌;夕照里,广场上的银发身影从容舒展——万源市以“朝夕相守”的细腻笔触,在街巷阡陌定格下一帧帧“朝夕美好”的温暖图景,更将“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愿景刻进城市发展的年轮,托举起千家万户“稳稳的幸福”,绘就新时代的民生长卷。

□文/图 记者 冯津榕 特约记者 马发海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