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龙社区毛绒玩具加工厂帮扶车间。
本报讯(记者 符艳 通讯员 蒋德艳 摄影报道)近日,记者在宣汉县白马镇双龙社区玉家坝集中安置点帮扶车间看到,几十名工人正忙着布料的裁剪、缝纫及填充等作业,一件件毛绒玩具在流水线上逐渐成型……
这个当初不算起眼的社区毛绒玩具加工厂,如今成了当地村民眼里的“香饽饽”——它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活干,更用生产效益改变了村民的生活。
“以前总想着去外地打工,可家里老人孩子没人管,心里总不踏实。现在好了,工厂就在社区里,走路10分钟就到,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活儿不重,还能按时接孩子放学。”正在给玩具缝边的留守妇女张运菊说。
过去,双龙社区不少村民为了多挣点钱,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在家里的孩子全靠老人照顾,时间久了,让人很不放心。社区“两委”了解到村民的难处后,主动对接引进了这家毛绒玩具加工厂。如今,工厂建在社区里,村民步行就能上班,既方便又安心。脱贫户、留守妇女、轻度残疾人员等群体还能优先获得就业机会。
考虑到村民要兼顾农活和家庭,工厂还实行灵活的上班制度,农忙时可以请假,孩子放学可以提前下班,真正让村民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耽误。不少村民纷纷点赞:“以前打工要背井离乡,现在家门口上班,收入稳定,日子越过越踏实。”
为了让村民尽快适应岗位,社区还联合工厂开展了免费技能培训。从最基础的穿针引线、使用缝纫机,到玩具填充的松紧度把控、产品的质检包装,厂里的老师傅都会手把手地教,让许多原本只会种地的村民,经过培训后成了工人。
“一开始拿起针线手都抖,生怕做不好。现在你看,这缝合的边多整齐。”在工厂工作了半年的村民王加艳,手里举着自己刚刚缝制好的小熊玩具,自信地笑着说。
毛绒玩具厂的落户,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了,也给社区带来了一连串的新变化。
产品运输需求增加,物流、包装等配套服务也跟着兴旺起来。工厂每月给社区缴纳的场地租金,成了社区集体经济的一笔稳定收入。社区用这笔钱,把主干道修补得更平整,在村口和路边新装了路灯,村民晚上出门方便多了。
小小的毛绒玩具厂,就这样在双龙社区扎下了根。它让村民的日子更有奔头,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色彩。
“接下来,我们将创新‘居家代工’模式,将剪裁、缝制等工序延伸到农户家中,让行动不便的群体也能参与,建立‘技能提升+岗位匹配’机制,定期开办缝纫技术、电商营销等实用培训,让更多家庭稳稳端住这份‘产业饭碗’。”白马镇党委书记张根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