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宣汉县政协助力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 版次:02  作者:  2025年08月05日

中药材公司工人晾晒药材。 (王梦 摄)

盛夏的宣汉县方斗食品产业园区,空气中飘浮着木瓜的清香。“高温天气为我们晾晒中药材节约了一大笔电费,这里的300多吨木瓜,再暴晒2天,就可以入库了。”龙森中药材公司员工雷朝松,望着公司四周空坝上晾晒得如同枣色的木瓜说道。

宣汉县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境内物种的多样性,木本药材有厚朴、木瓜、黄柏、杜仲等,草本药材有木香、党参、黄连、天麻等,品类达40多个,药材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被称为大巴山“药物之乡”。

当地“种苗选育—规模化生态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的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为山区群众致富注入源头活水。

近年来,宣汉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就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品种多样化、产品优质化等,不断开展专题协商、视察调研,助力中药材高质量发展,中药材被宣汉县确定为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和山区群众致富的重要产业。

“县政协在种植基地建立了中药材发展委员工作室,落实委员片区联络机制,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让众多村民通过种植中药材尝到了甜头。”据县政协副主席苟志宏介绍,每年,县政协都会召集政协委员、药业公司、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等组成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组,详细了解产业带动、品牌打造、加工销售以及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中药材产业布局进行协商。

据了解,近年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宣汉中药材种植不仅在县内成为主导产业,还带动了相邻的万源、开江、通川、达川等地的30个乡镇50个村,种植户达6000多家。年销售中药材6000多吨,每年来公司洽谈业务的商家络绎不绝,产品不仅销往国内知名药厂,还远销日本。

□特约记者 张崇耀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