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窑裤儿 版次:08  作者:  2019年01月24日

四川很多地方,把男人的内裤,叫“yáo裤儿”。有时,还在前加一“火”字,叫“火yáo裤儿”。在缺衣少食的年代,“yáo裤儿”也是奢侈品,不是谁都能穿上的。穿得上的,特别是半大孩子,就有些显摆,大热天里,脱掉长裤,穿着“yáo裤儿”,招摇过市。这个词,在方言里,要儿化,才有味。那时的“yáo裤儿”,多是自家缝制的,裤管几至膝盖,整体阔大宽松,凉风吹过,飘摇不已。所以,有人觉得,“yáo裤儿”,应该写作“摇裤儿”。

女人的内裤,与男人的一样阔大宽松。有些不讲究的女人偶尔会热得只穿内裤,在门前屋后走动。凉风吹过,裤管飘摇不已。但奇怪的是,女人的内裤,却不叫“yáo裤儿”。由此可知,“yáo裤儿”之yáo,不是因风飘摇之“摇”,应该另有其字。

突然想起小时候烧砖烧瓦的烧窑匠。窑里的砖、瓦烧好,炭火虽灭,但余热尚存。烧窑匠带一群青壮男人,光着上身,穿内裤,进入窑里,将烧好的砖、瓦搬出,码好。莫非,口语里的“yáo裤儿”之yáo,是这烧砖烧瓦之“窑”?入窑者,只穿内裤。入窑时所穿之裤,为入窑之裤,简而为窑裤,再在口语里儿化,称窑裤儿。入窑搬砖搬瓦,是体力活,是男人的天下。烧窑有讲究,要避开生理期内的女人,甚至不让女人近窑。否则,窑要烧坏。因此,入窑之裤、窑裤、窑裤儿,只男人有。女人虽也穿内裤,却从不称之为窑裤儿。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时会称男人的内裤为“火窑裤儿”。那窑,曾是火窑。入窑之裤,就是入火窑之裤、火窑裤、火窑裤儿。

曾经,四川人称小煤矿的矿坑,为窑子。窑内挖煤、运煤的窑工,不穿上衣长裤,只着可遮羞的内裤。而且,窑工均为男性,煤窑也忌讳女人近窑。或许,这也是方言称男人内裤为窑裤的来历。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