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合伙做生意,月底算账,牵头的为节约时间,大略说说总开支、毛收入、纯利润、每人分多少,叫大家报个卡号,就准备结束。股东觉得不妥:这样mámázǎzǎ要不得,亲兄弟明算账,还是把清单拿给大家看看吧。牵头的这才醒悟,一边拿清单,一边解释:我不是要mámázǎzǎ,单子太多,我怕大家烦。
沙汀《淘金记》二十:“他接着说,‘你就到邻街码头去问,半个字的坏话也没有啊!本来是呀,人,清楚;钱,清楚,绝不麻麻眨眨。……’”《还乡记》七:“‘我怎么把你碰到了啊!先前要你找一个媒人呢,你麻麻眨眨!……’”沙汀笔下的麻麻眨眨,应该就是四川人经常说的mámázǎzǎ。
麻,《说文解字》曰:“与林同。人所治,在屋下。从广从林。凡麻之属皆从麻。”《说文解字注》:“枲也。麻与枲互训,皆兼苴麻、牡麻言之。……林,人所治也,在屋下,说从广之意,林必于屋下绩之,故从广。然则未治谓之枲,治之谓之麻。以已治之称加诸未治,则统谓之麻。”两书中的“林”,不是树林的林,而是麻的象形,麻的古字,读作fèi。麻,本指麻类植物,后扩展用于麻制品及与麻相关的物事,再引申出如麻般众多、纷乱、浓密、粗糙、带细碎斑点的等义。
普通话里的麻麻,《汉典》释为“浓密貌”,比如密密麻麻。四川方言里的麻麻,是不清楚、不真切的意思。比如麻麻黑,指天色正暗下来,虽黑却未黑透;麻麻亮,指天刚开始亮,虽亮却未亮明。在这两个时段,天光山色,树木房舍,稻田菜畦,一切都仿佛看得见,却又看不清,似恍似惚,迷迷糊糊成一团乱麻。四川方言麻麻所指,或从普通话麻麻之“浓密貌”引申而来:太浓密,自然无法看清楚,无法看真切。
眨,读作zhǎ,指眼睛很快地一闭一开。《说文解字》“新附字”曰:“眨,动目也。”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元和中,国子监学生周乙者,尝夜习业,忽见一小鬼鬅鬙,头长二尺余,满头碎光如星,眨眨可恶,戏灯弄砚,纷搏不止。”段成式笔下的眨眨,是眼光闪烁不定的样子。眼光闪烁不定,或因心无定见,不知所措;或因心有疑虑,迷惑不已;甚至可能是因心怀鬼胎,别有用心。有时是想说说不清楚,欲道道不明白;有时是根本不想说、不欲道,就是要让一切都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四川方言里的眨眨,与麻麻近似,亦有不清楚、不真切的意味。
麻麻眨眨,普通话读作mámázhǎzhǎ,四川方言读作mámázǎzǎ。可深可浅,可中可贬:往好处考虑,是做事粗枝大叶、马虎大意,大差不差就好;往坏处猜测,是要混水摸鱼,借机捞取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