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孝义会首领李绍伊被杀,孝义会武装二千余人罹难,时人评论纷纭。民国版《续修大竹县志·卷六·武备志》说:“绍伊智识稍旧,用人无所抉择,不能内立法度,外联成渝。伊党孝义,又仇视江湖﹐民国元年夏,酿成同兴寨大鹿山杀戮之事……”2007年10月版《大竹县军事志·第十章·人物·李绍伊》载,李绍伊被害“四乡农民闻耗,家家烧纸设奠,痛哭流涕,如丧考妣。”时人林兰陔撰了幅《挽李绍伊联》:
大寨坪首遭大难,值满氛甚忍,民气未伸。问谁拔帜揭竿,韦胎神武,惟先生牺牲性命,奋袂而兴,祖逖复中原击楫往,班超镇北海投笔来,慷慨倡群雄,亘古如今人几个;
真革命一片忠心,织调度失宜,措施鲜当,以兹热肠苦志,尚待平反,乃当代刍狗英豪,文致其罪,东吴杀名士祸移曹,西汉荡功臣叛乌信,冤狱埋三字,凄风动我泪千行。
千秋功罪,任人评说。
孝义会同志军、李绍伊血迹末干,大竹县又干戈扰攘十余年。
参与护国战事:民国五年元月,袁世凯复辟称帝,引起全国人民讨伐。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蔡锷在云南成立护国军,通电讨袁。大竹县人萧德明、陈风石等成立川东护国军司令部,宣布大竹县独立。毗邻各县志士、革命党人相继致信拥护,推举萧德明任总司令,十日之内,参加护国军者达2万余人,编成六个支队,听从统一指挥,制订战略部署:开江县人颜德基任第一支队支队长,率部取梁平直攻万县,阻击援川的北洋军;郭少华率第二支队攻占开江、宣汉、万源、城口等县,消灭北洋势力;江筱臣率三支队攻占忠县;王维刚率第四支队直取丰都,与江部配合,堵死北洋军入川水道;第五支队熊湘屯兵邻水、垫江之间策应各部;张春霖率第六支队占领开县,牵制北洋力量。邹畏之为卫戍区司令兼大竹县知事,与广安川北护国军司令郑启和互相策应。4月8日,颜德基部向驻梁山的北洋军发起攻击,大胜,俘敌500余人,缴械400多件,获战马100余匹。17日,梁山县警备队长袁绍臣反正,迎护国军入城。18日,三路护国军合击北洋军,俘敌100余人,缴获各类武器700多件,战马200匹,北洋军张敬尧残部被护国军围困于梁平与万县边境。5月6日,北洋军由水路企图救援张敬尧,萧德明急令王维刚派一个营的兵力,在长寿下游马颈子段阻击北洋军兵船,激战一日,北洋军败退,5月18日,萧德明悉闻袁世凯已死,南北停战,即令各队撤回原防区,听候调遣。9月14日,重庆镇守使熊克武到梁山,劝萧德明改任他职,萧德明以自己系文人出身“不会治军”推却,将川东护国军交熊改编。
护法战争:民国五年9月,四川督军熊克武任四川靖国招讨军总司令,参与护法之役。冬月,大竹县成立靖国招讨军司令部,陈凤石任司令,萧德明任总指挥,陈步武、江三乘参与军事谋划,组建一、二两团,出师川北,首克渠县。后经广安,合川横渡嘉陵江。次年2月,进抵射洪县军事重镇太和镇,于农历除夕组织精兵100人,出其不意乘黑夜偷袭破敌,打开了通往射洪、绵阳的大门,北洋军大败。萧德明后任四川省财政厅长。陈凤石率部退回大竹,缩编建制。
军阀争夺防区:民国九年10月24月,大竹招讨军改编为靖川军第十师,萧德明卸任省财政厅长职,回籍任师长,出兵攻占垫江、邻水等县。是时,熊克武借云南滇军、贵州黔军势力驱逐刘存厚,划梁平县为大竹靖川军第十师防区。转过来又利用刘存厚势力驱逐滇军。次年农历四月初六,滇军自梁平向大竹进发,大竹驻军扼守梁平驿佛耳岩,严阵以待。滇军已由关山口栈道进入
大竹县境,大竹招讨军暂避欧家场,滇军孤军深入不敢轻动。民国十年始,川军、四川江防军余际唐部、陈兰亭部、北洋系陕军、四川边防军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征战不休。大的战端有:民国十一年5月20日,江防军与川军张浚明部在大竹城交战,张部败退。未满10天,江防军返竹驻防;次年二月初九与川一军驻境部队交战;三月初二,驻县川军被四川陆军暂编第七师颜德基部轰走,廿一日驻大竹城。颜部又被入川陕军逼走;四月十八日,郑启和率部猛攻大竹县城东门,陕军以少御众,郑启和败退。七月初七,陕军张藩成立讨贼军,廿四日陕军支队长康××打败张藩进入大竹城,张藩部散驻四乡。八月中旬,邹畏之在大竹县组建四川讨贼军补充第三旅,与张藩同驻县城。十月初六,川军第六师石青阳部团长胡钖申,第三师罗泽洲部团长向成义联合击败邹畏之、张藩各部。陕军先锋田侠率队攻渠县失利,退驻大竹县城,怨恨川军不相援助,乘胡钖申出城抵御张藩之机,窃据大竹城防。川军六师团长陈国宾率部从长寿前来与胡钖申汇合,与陕军交战不胜,陈部退驻附城各场。田侠系匪首出身,本性暴虐,胡钖申为避无端牺牲,退驻周家场。大竹县知事汪泳龙设行政公署于城外,陕军在城内另委县知事,县事遂分为二。10月3日,田侠被部属杀死,由贾占彪代管陕军。贾占彪纵容部下搜刮抢夺,城内百姓惶恐。民国十二年一月,张藩派兵驻县镇慑,陕军撤走。十二月,垫江县人杨湘率众2000余人窜至大竹蒲包、二郎等地大肆劫掠之后流窜渠县。川军胡钖申升任旅长,脱离第六师建制,撤出大竹。陈国宾升任旅长之后仍驻大竹,横征暴敛,纪律极坏,被川军第三师罗泽洲部熊玉璋赶出大竹县。
民国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军军长杨森派师长范绍增占领大竹城。熊玉璋部队退出城外,在县图书馆(今大竹中学旁)楼上架机关枪扫射南门一带,两军激战两昼夜,军民死伤1700多人。其后,二十军与二十一军在大竹小规模争战不休,直至二十四年川政统一。
驻军与团练冲突:民国十四年,川军第六师旅长陈国宾率部驻大竹县,骚扰山乡,庙坝乡民忍无可忍,杀死陈部提款员,陈部连日荷枪实弹在县城示威,高呼“杀尽乡民,血洗竹城!”吓得市民纷纷出城避乱。后经调停,停止冲突。不久,陈国宾移防渠县。
民国十五年二月,杨森派师长白驹驻大竹县,总兵力仅2000多人,强迫每月筹军费银圆4万元,又以预征大粮名义发行“抬垫券”,每月发行一次,一月税额相当平常一年的税额,称为“预征”,一年即征十年田赋。又加征酒税、鸦片烟税、关卡税、保商护商税等等,另强行派夫拉夫给他运送军械军粮。白驹每月用十几匹骡马,驮几十箱银圆,以武装护送回广安老家肥己。此外,白驹手下官兵土匪、地痞、流氓居多,拦路抢劫、伤害人命、侮辱妇女习以为常,加上地方团练头目未按期缴款,被驻军打死。导致军民关系尖锐对立,再次引起大规模的团练武装攻击驻军:民国十五年八月,中共党员徐德回大竹县任县团练局团务委员兼督练长,组建起一支数千人的民众武装,购买新式武器,以“悯念乡梓,解民倒悬”为由,向时任杨森部师长驻防垫江的范绍增求援。范选800名精壮士兵,换上团练装束,十月中旬,潜入大竹,配合地方团练武装分三路攻城。激战一昼夜,双方均有伤亡。迫使白驹调驻万县,沿途烧杀。
民国十七年八月,杨通场民众抗税,打死驻军罗泽洲部旅长熊玉璋的提款员杨副官,驻军与团练武装又剑拔弩张。县知事慑于军威,杀死无辜民众徐元长、徐克成等9人以息事态。
“端公与鬼斗法,病人吃亏;战火绵延,百姓遭殃”。
据民国十五年《续修大竹县志·卷六·武备志·兵事录下》记载:“计自同治以后,宣统以前,有小警而无大害。民国以来十五年军无定主,县城作战场。甚或一年数战,筹款拉夫,岁无宁日,富绅之借垫既多,公田之提当几尽。八、九、十三年度,大粮倍加军费,十二至十五年度预征大粮至二十五年。近年烟(鸦片)捐加至二三十万尚不在内……乡间拉劫与办团遇害,祸更烈于五十年前之滇匪,人民处此亦至苦矣!……近年匪患达于极点。民国二、三年但多劫财;四、五年以后匪棚林立,拉去男妇老幼勒索重金;有加以酷刑毙命者,有倾家荡产始获放归者,有银已交齐不免枪毙者,有死后仍索银取尸者;有一场被劫数回,一人遭拉几次者。非无驻军清乡,而(兵)暗与匪通,根株未能尽除,人民无或幸免。人民幸福,顾如斯耶!”
(本文资料源于《大竹县志》《大竹县军事志》《大竹千年大事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