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在中华民族姓氏大家庭中为较大的一支。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高氏在全国有2000余万人,在全国各大姓氏中排名第十五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68%。达州高姓分布于达州市9个县、市、区,总人口3万余人,占达州市总人口的0.5%左右。
达州高氏起源于姜姓
据达州市高心富、高洪银先生主编的《达州市高氏族谱》记载,据考证,达州的高氏出自姜姓。
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子牙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姜姓高氏族人大多尊奉髙傒为得姓始祖,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因此,当今高氏子孙多数为渤海高氏后裔。
历史上高姓的分布和迁徙。春秋战国时期,高氏主要活动在华北地区,其中一支在战国后期楚国灭越后,经吴越之地,进入楚国,最终到达海南。秦汉时期,高姓的足迹已遍布于华北、陕甘宁以及中原地区。西晋时,高姓主要向北和东北迁移。南北朝时,高姓因北齐的灭亡而被迫移民陕南和西蜀。隋唐时期,高姓主要的活动地仍在长江以北,但继续向四川和江浙地区迁移。五代宋元时期,高姓大批移民于江南各地,明末清初进入了台湾。
当代高姓人口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安徽、江苏三省,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河北、四川、广东,此五省又集中了31%。山东居住了高姓总人口的14.6%,为高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渤海湾、东部沿海地区高比率的高姓区域。
达州高姓人口主要集中在达川堡子、黄都、江阳,开江任市、通川北外,这些地方高姓人口均在3000人以上。其次分布在达川百节、马家,东部经济开发区亭子,渠县贵福,通川魏兴,万源旧院、石塘,这些地方高姓人口均在1000人以上。达川双庙、高新区堰坝、通川磐石、万源白沙,宣汉柏树、红岭等地,高姓人口均在300人以上。大竹等其他地方高姓人口均较少。
达州高姓源流
达州高姓的根究竟在哪里?耄耋老人高心富介绍说,除极少数为“古老户”外,绝大多数是明清时期由“湖广填川”而来。
达川区黄都马鞍山高氏世系,始祖高显仁明末清初从湖北麻城孝感乡高杆堰迁徙此地落居繁衍,其子孙分支于万家、大树、东兴、梁平楚家、大竹月华等地,现已发展到数千人。
达川区堡子镇高家湾高氏世系,由原住民古老户始祖高启秀世代繁衍和湖广填川时期湖北孝感乡马桑垭高玉天始祖迁徙此地落居繁衍。后分支分徙于城口硝水坝村,此两大世系现已发展到3000多人。
通川区北外街道苦竹溪檬子树湾高氏世系。据北外高德宝家藏《高氏经簿》载:“先祖高某某自江西广信府贵溪县徙居湖广麻城孝感乡高阶堰,传十数代。”清顺治年间,福国公自麻城孝感乡高阶堰迁居达县城北十五里苦竹溪檬子树湾(中坝)落居。其子孙后裔先后迁居阳斗坝(今北外高家坝)中坝、阳斗坝罗家湾、宣汉红岭豆城寨、达县南外堰坝、阁溪桥高家湾、通川魏兴镇高家湾,达县马家、百节等地。
达县双庙镇高家湾高氏世系。据考,清康熙年间,始祖高天爵从原籍金陵(今江苏南京)入蜀寻弟寄居重庆,继迁渠县三汇镇,其子高廷彦移居达县金垭场,其孙高文广迁居达县双庙落居繁衍。
万源石塘高氏世系。据考,其远祖(一世祖)高越居江西乐平白水池,二十一世祖高为训、高为英(堂兄弟)迁徙万源石塘落居繁衍,成为此地一世祖……
高氏人才辈出
高氏分布区域广,历史文化厚重,杰出人物举不胜举。
高氏始祖高傒出自名门望族。高傒是齐国建立者姜太公姜尚第十一世孙。高傒在齐国政治舞台上发挥的首要作用是拥立公子小白即齐国君主之位。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逝世,长子诸儿继位,是为襄公。襄公无道,对内残害百姓,对外侵伐邻国。他生活奢侈,亲小人远贤臣,言而无信,黜公孙无知之秩。多行不义必自毙。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勾结连称、管至父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襄公后自立为君。然而,公孙无知也是个昏庸无道之人。他曾结怨于雍林人,而偏偏又在即位后的第二年到雍林游玩,结果被雍林人所杀。宫廷政变,导致齐国一时出现无君局面。
择立新君,便成为当时齐国政治生活的头等大事。可望登上君位的有两个最合适的人选:一为避难于鲁国的公子(姜)纠,一为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姜)小白。在齐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高傒高瞻远瞩,多谋善断,联合国子救齐国于水火,扶大厦于将倾,智招小白由莒返齐,谋划公室于临淄,力排众议,扶登君位,是为齐桓公。
若无高傒运筹,亦无桓公之位。无桓公之位,亦无齐国春秋首霸之业。故春秋时期,齐国能成五霸之首,首归功于高傒。
高傒虽出生公室,贵为上卿,位在监国,但他情系齐国社稷,兼济天下苍生,鼎力辅佐桓公,虚怀若谷地支持管仲,全力投身到齐国富国强兵和尊王攘夷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其超人的文韬武略建立了卓越功勋。
达州高氏现代优秀人物更是举不胜举。高克明,男,1931年生,通川区魏兴镇人。解放初就读于达县师范学校,1950年3月参加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达县、万源任征粮剿匪、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工作队队长、区长、县委办公室主任。1956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毕业后先后在凉山州委、西南政法学院、四川省委党校工作。撰写出版多部专著。
高家旗,男,1938年10月生,四川达州人,大学文化,机械工业部第五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出版了多部专著。1985年被借调至四川蜀东化纤厂筹建指挥部任技术总负责人。在全国工程项目设计中获得国家机械工业总局颁发的优秀设计二、三等奖和科技进步奖。
高小离,男,1967年5月生,达川区双庙镇人,大学文化。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控股子公司恒创开源公司董事长,华力睿源公司董事,参股子公司北斗芯公司董事。
高见,男,1973年2月生,通川区江陵镇人,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光华管理学院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曾于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商学院学习进修。先后任职于华夏基金、中国民生银行总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现任摩根士丹利在华合资公司高管。
高俊,男,1978年2月生,开江任市镇人。大专学历,1999年至2005年任职于捷弘公司市场部经理,创下丰厚业绩。2006年在深圳龙华新区创办深圳市德同兴电子有限公司,任公司总经理。公司员工达到1200人,产品销往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到5亿元人民币。
高友东,男,1953年12月生,达县亭子镇人。1976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长期扎根边远山区从教。教育成绩优异,多次得到区、县、地区表彰,1993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高璐,男,1983年4月生,渠县贵福镇人,博士学位,美国休斯顿大学建设管理系终身教授兼研究生部主任。2005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11年获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洒分校博士学位,从事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研究工作,在养护规划、全周期分析和寿命预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研究成果。近年来先后主持多个美国公路与铁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研究项目。现为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基础设施系统委员会委员,国际华人基础设施建设协会理事,世界道路联盟理事。此外高璐还是国际象棋大师,为中国获得国际象棋男子第一块世界金牌。
高壁升,女,1922年生,通川区魏兴镇人。红军于1934年长征路过她家乡时,正在坡上割草的她,见到红军队伍开走,放下草背篼就奋勇跑进红军队伍参加长征。长征胜利后,在延安与红军李戒迷(开江人)结婚。解放初期在西安公安校工作,后在云南省交通厅工作,厅级干部离休。
高为民,男,1962年生,通川区魏兴镇人,历任凉山州德昌县政府秘书、凉山州计委科长、凉山州招商局副局长、凉山州外经贸局副局长、凉山州财政局常务副局长等。
高有发,男,1946年7月生,达县江阳乡人,现居山东胜利油田,大学文化。1966年参加抗美援越战争,1969年转业云南保山地区公安局工作,1972年参加胜利油田会战。著有《古稀词缘》一书。
(本文采写过程中,得到高尚武、高心富老人的大力帮助,在此谨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