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渣渣瓦瓦、喳喳哇哇 版次:07  作者:  2022年05月12日

方言与识字 庞雨,现供职于宣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过知非,喜欢读书,喜欢码字。作品散见于网络、纸媒。

老婆回家晚了,老公问:“干什么去了?”老婆说:“遇到一个熟人,嘴巴零碎,zhāzhāwāwā说了一大堆,不好意思走,只好听着。”老公关心地问:“都说些什么?”老婆有些不屑:“说她的房子,都是些zhāzhāwǎwǎ的小房子,没一套像样的。”

颜歌《奥数班1995》,“刘启华听不见这些渣渣瓦瓦的事,这一向她的眼睛只看得到新泰宇的投价:第二周开了盘,涨势稍微缓了些:五块九,六块二、六块三——这样一点点地往上爬。”文中的渣渣瓦瓦,应该就是四川人常说的zhāzhāwǎwǎ。

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编著的《四川方言词典》收有渣渣瓦瓦,释为:“零零碎碎、琐琐碎碎。”亦收有渣渣草草,释为:“喻指琐碎的、没有价值的事物。”还收有渣渣,释为:“渣子;垃圾。”渣渣瓦瓦、渣渣草草,都源于渣渣。渣渣虽指渣子、垃圾,但因为渣子体量小多而无用、垃圾肮脏不重要,所以引申出细微琐屑、零碎无价值的意思。同样,瓦瓦(多指破瓦)、草草(多指衰草),都是常见不稀奇没多大价值的东西,与渣渣并列,同义互注,彼此衬托,强调的依然是细微琐屑、零碎无价值。

四川方言里的zhāzhāwāwā,可写作喳喳哇哇。虽然在方言里两词的读音颇为近似,但用法却有区别。喳喳哇哇,指话多、吵闹。班主任老师批评学生:“老师前脚走,教室就麻雀闹林,喳喳哇哇的。”

《现代汉语词典》收有喳喳,有两种解释:一为形容词,“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一为动词,指“小声说话”。虽与著名京味歌曲《唱脸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之喳喳,有一定的出入,但喳喳指声音,却是肯定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收有哇哇,释为:“形容乌鸦叫声、小孩哭声等。”不管是乌鸦叫,还是小孩哭,都指声音。四川方言里的喳喳与哇哇,并没有《现代汉语词典》里的区别:喳喳是叽叽喳喳之喳喳,哇哇是叽叽哇哇之哇哇;喳喳与哇哇并列,指连续不断、不容易停止的声音。

所以,老公与老婆对话里的zhāzhāwāwā,应写作喳喳哇哇,指说的都是零碎琐屑的话语;而zhāzhāwǎwǎ,应写作渣渣瓦瓦,指房子虽多却小而杂,若碎渣烂瓦一般,难入法眼。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