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高三多年,感觉在摆渡,送走了一轮又一轮的春花秋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高考学子,送考故事一长串。我的陪考故事却很少,唯有一次。
2012年,儿子高考,我和妻子陪考。那年陪考,格外温暖,阳光灿烂。
高考一年一度,向来牵动国人心。为这高考,高中学校各有“高招”甚至“怪招”:让高三学子过“状元门”,让全校女教师穿上旗袍,寓意“旗开得胜”,家长们甚至成群结队烧香拜佛……高考期间,考点周围,一切娱乐活动停止,车辆绕道,不许鸣笛。高考当天,警车开道,专车接送,宣传横幅高高飘扬,大风起兮云飞扬,看我学子上战场——不见硝烟的战场拉开序幕。
这场面,隆重,盛大,也紧张。
与之相呼应的,是家长们纷纷出动陪考,陪考队伍与考生队伍一样庞大,构筑起一道独特的“高考新风景”。
考场外,家长们心里盛满期待,也焦虑甚至焦灼,如阳光或阴雨纷纷扬扬;考场上,学子们就在家长的情爱世界里,在陌生的纸上江湖中,左冲右突,奋力角逐!
入考场前,家长们千叮咛万叮咛,这叮咛是矛盾的:千万别紧张;一定要考好!厚望沉重如斯,焉能不紧张?一出考场,家长们群蜂似的裹挟而来,叮咛化作询问,问长问短,学子们不堪重负……
与高三学子相处久了,高三家长也见得多了,送考故事也一年一度,心头朗然。我陪儿子高考的故事,一反众人常态:早餐后送儿子去考场,进考场,我不叮咛,挥一挥手,目光对接,尽在不言之中;儿子出考场,我不询问,一路说笑,一身轻松,一起往回走。来回路上,儿子成了主角,我和妻子当配角,当儿子的听众。
三天高考,我和妻子是儿子的“生物钟”,专心陪考。
儿子睡醒,起床洗刷,然后早餐。早餐仍如平常:头一天晚上炖好的筒子骨汤下面条或圆粉扁粉,加红辣椒、葱或蒜、煎鸡蛋或荷包蛋,加牛奶。边吃边聊,仍聊日常,营造寻常考试的氛围。
午餐不加餐,仍然是儿子爱吃的。儿子和妻子喜欢吃辣,无辣不欢,炒牛肉,炒鸡肉,麻辣鸡尾虾,铁板鱿鱼须,爱不释口。因为辣,胃口大开,大碗饭,风卷残云,还似乎意犹未尽。适当把控,两荤两素。仍然边吃边聊,仍然聊日常,说笑话,开怀大笑,然后午睡。
晚餐照常。吃过晚餐,我们一起出门散步。除非儿子主动问,我才耐心释疑,儿子不问,我们不谈高考,随意闲谈,轻松愉快。回到寓所,儿子看看书,做做题,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想吃夜宵吃夜宵,不吃夜宵,十点左右休息。
那年高考,儿子考出最佳水平,甚至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小奇迹。
高考前夜,儿子自言得到“可靠情报”:高考作文题。我笑了:可能吗?不过反正没事,父子俩很快炮制出一篇高考流行模式作文。儿子记忆力极佳,记英语单词不在话下,背古诗文也是拿手好戏。这篇作文不说背诵,看一看,记一记,也就行了。我再三叮嘱儿子:高考作文话题相近,则素材可用。那年高考作文,如我所料,话题相近;儿子作文不错,更是如鱼得水,考出了124分的高分。
理综是儿子强项。虽然,考场风扇故障,无法调控,考到中途,儿子头晕不适,左手按着肚子,右手答题,尽管那年高考,理综偏难,仍然考出了240分的好成绩。
高考英语堪称完美。高考前,儿子的英语得分在100分上下摇摆、波动。那次考完一出来,儿子很兴奋,话如连珠,神采飞扬,有点大言不惭:120分没问题——高考英语刚好如儿子所预料的……
高考结束,儿子估分580,高考成绩581,多出1分,超过一本线61分,走进了武汉理工大学。
儿子的高考,历经山重水复,才见柳暗花明,如跌宕起伏的多幕剧。
高一全校统考,儿子曾考过全校第十名的好成绩。可惜好景不长,因为邻近县市某民办学校高薪聘请,不再与儿子同校。儿子便如脱缰野马,很快沉湎网络游戏,一发不可收拾,成绩自然一落千丈。不顾朋友劝阻,我毅然辞职回来,专门陪伴儿子,专心陪读。一年时间,儿子也野马归槽,走上正轨。进入高三,特别是最后一期,再不用我们操心了……
高考前后,我和儿子聊天,有过几次预言,全皆成真。
我预言英语逐年降温,试题不会太难,宽慰儿子:突破100分不是事。儿子的英语曾是弱项,最后一期恶补,才如芝麻开花,一节一节攀升。高考英语试题难度降低,儿子正得其时,考出了最高分。
我预言儿子会杀出一匹黑马,但又会后悔。儿子奇怪:既然是黑马,怎么会后悔?我说天机不可泄露。最后一期,儿子全力以赴,月考、半月考成绩稳步攀升,最后一场考试,名列全校第八,引得同事们惊讶不已。可当高考成绩出来后,儿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兴,倒是满脸惭愧对我说:“爸爸,我对不起你……”儿子还没说完,我抢过话头:你后悔了?若不上网,可冲击十大名校。然后安慰:已经不错了,我们满意了。
高考之后,我预言高考录取线会降低,因为数学难,理综难,录取线会降至530分上下。出乎意料:竟然降至520分!
儿子顺利走进了武汉理工大学,我和妻子甚是欣慰,同事们都说是奇迹,可喜可贺。儿子十八岁生日那天,我们特意设宴,既是谢师宴,也是儿子成人礼,我们的亲戚、同事、朋友,儿子的恩师、同学,欢聚一堂,热闹一回。
因为儿子高考,我辞职陪读,专心陪考,一路走来不容易!幸喜儿子争气,付出终有回报。陪考因此而温暖,而阳光灿烂。每次回想,感慨不已。
陪考只此一次,已经完美落幕;送考仍将继续,重复“昨天的故事”。每次遇见陪考的家长,感慨天下父母心之余,我该向他们说些什么呢?我能向他们说些什么呢?
□贺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