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接受红色教育 传承红色精神 本报万源中学小记者赴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参观采访 版次:08  作者:  2022年07月11日

带领小记者参观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同行家长向小记者介绍参观感受

采访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馆长袁光宇

了解川东游击军故事

□活动策划:达州晚报教育周刊 万源市教科局 万源中学

□活动执行:达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鲸印 王万礼 实习生 邓佳乐 通讯员 李玉中 马德奎

7月8日,本报教育周刊记者走进红色万源,和万源中学的老师一起,带领本报该校小记者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开展参观采访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红色教育。

了解万源保卫战战事

“如果没有先烈们的流血牺牲,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回去后,我们要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向英雄们致敬。”在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了川东游击军军长王维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巴山勇士熊国炳等人的英雄事迹,还为我们解说了万源保卫战中的鹰背嘴狙击战和玄祖殿防守战几个主要战斗。红四方面军将士誓死保卫万源,先烈们除了勇猛,还很有智慧,保卫了红色根据地,令我们非常钦佩。

·本报万源中学小记者/严贫宁、肖仕涵、苟馨怡、汪小婷·

中国红色第一缸

馆内陈列着许多红色文物,有人物画像和雕像,还有红军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当时条件那么艰苦,跨越时空,我们感受到了先烈们钢铁般的意志。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中国红色第一缸(国家一级文物)。据讲解员介绍,此缸原是万源市新店乡一酿酒作坊的储水用具。1933年,红三十三军驻防此地,将士们将它作为磨砺刀矛的砥石,并在外壁刻下了红色标语:“工农弟兄们,你们不要被发财人欺骗,只有坚决与发财人斗争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走近细看了一下,那句红色标语至今依然清晰可见。

·本报万源中学小记者/甘文萌、魏星语、曾鑫媛、袁官玉·

战史陈列馆历史厚重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馆长袁光宇给我们讲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的馆史。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于1986年5月落成开放,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的万源保卫战,而修建的专题性纪念馆。该馆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主要陈列万源保卫战中红军遗存的各类文献资料、武器弹药、石刻标语等珍贵文物和辅助陈列品1000余件。

近年来,由于建馆历史久远、展厅面积不足、馆舍老化,以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游客接待能力有限。为顺应新时代红色文化发展趋势,万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迁建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4月正式动工,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新馆位于万源市太平镇快活坪村,占地面积50余亩,总建筑面积7990平方米。整体布局采用基本中轴对称,建有陈列馆、纪念广场、游客中心、办公楼、红军亭等配套设施。

·本报万源中学小记者/毕永权、王秀灿、马翔、成艳·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同行的家长、老师也对万源保卫战十分了解。他们告诉我们,在家里时常给孩子们讲那段难忘的历史。他们希望有机会多带家人、朋友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参观。

“我们要传承红军不胜不休的战斗精神,好好学习,奋力拼博,为把祖国和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奋斗。”返程途中,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要从先烈身上汲取奋进力量,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本报万源中学小记者/秦友一、黄显乐、覃理杰、邱照航·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