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方言与识字 版次:07  作者:  2022年08月25日

庞雨,现供职于宣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过知非,喜欢读书,喜欢码字。作品散见于网络、纸媒。

臊皮

七八岁的小男孩,一点都不讲究,拖着两只鼻涕,眼见着流到嘴边,或呼啦一下重新呼入鼻腔,或挥起衣袖横着一抹,弄得衣袖油亮亮的。母亲恨铁不成钢:这么大了,还拖着鼻涕,sào你爹的pí!小孩不以为耻:大家都这样,哪里sàopí?四川方言sàopí,有丢脸、让人笑话的意思。

马识途《夜谭十记·沉河记》:“一方面达到长工青年们想要狠狠地臊一下吴老太爷的皮,破一破他的礼教,一方面让这一对青年从此远走高飞,过好日子去。”周恺《苔》卷二第一章:“不怕他晓得,这回我们就是要臊下他的皮,堂口红旗回去也把话带到,既往不咎。”马识途笔下的“臊一下吴老太爷的皮”、周恺笔下“臊下他的皮”,与“sào你爹的pí”句式仿佛,意蕴相同。四川人常说的sàopí,或可写作臊皮。

臊本是名词,《说文解字》释为“豕膏臭也。”其实,臊不仅指猪脂膏的气味,而指动物身上散发的刺激性气味。汉语常常出现与动物名称相连的臊,比如狗臊、羊臊、牛臊、狐臊等。动物身上的刺激性气息令人难受,若人也有了类似的“臊”味,肯定难堪之极。于是,臊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引申出“害羞”义,并由此进一步引申出“羞辱”义。如果自己有,肯定害羞;说别人有,则是羞辱。皮,指脸皮。臊皮,就是令你自觉害羞,脸皮发烫,不好意思。旁边的人看到你臊了皮,自然就会笑话你,羞辱你,令你难堪。你自己,肯定是丢脸了;你丢脸了,你的家人亲人就会丢人。所以会有“臊你爹的皮”的说辞,才会有“臊一下吴老太爷的皮”“臊下他的皮”的计划。

也有写作肇皮的。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八章:“三姑娘杏眼圆睁,向罗祖华驳斥道:‘……哼!我们许家姐妹的面子都让她一人肇完了,就差点没把爹气死!’”《说文解字》释肇为“击也”,引申出“引起、引发、招惹”等意。肇皮,即是招惹脸皮,平静如水的脸皮被招惹会泛起的涟漪,成为花脸;脸花了,自然就丢脸。肇皮虽勉强解释得通,但不如臊皮准确贴切。

臊皮还有戏弄、乱开玩笑的意思。《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贾母笑道:‘猴儿,我在这里同着姨太太想你林妹妹,你来怄个笑儿还罢了,怎么臊起皮来了。’”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第一,是任你官家小姐,平日架子再大,一旦被痞子臊起皮来,依然没办法,只好受欺负。”戏弄过份,玩笑不当,自然会令人丢脸,让人笑话。臊皮之戏弄、乱开玩笑等义,或由此引申而来。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