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与识字
庞雨,现供职于宣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过知非,喜欢读书,喜欢码字。作品散见于网络、纸媒。
半大小伙,不务正业,穿得花里胡哨的,常三五成群,吆平打伙。旁人见到,既畏惧又讨厌,悄悄告诫自家儿子:你正经点,别学他们的làisíhóu’r样。如果自家儿子读书逃学、做事偷懒,成天到处瞎逛,甚至惹是生非。父母会边打边骂:不认真读书做事,吊儿郎当的,想当làisíhóu’r啊?
马识途《夜谭十记·买牛记》,“他没有一点势力,不像童大老爷,可以派人去提人家的锅,下人家的门板,或者雇两个‘赖时候’去跟住债主,逼着还钱。”页底有注释:“‘赖时候’:乡下有一种无业流民,在乡场上打秋风混时候,饥一顿饱一顿地过日子。有钱就拿去大吃大喝,烧鸦片烟。平时在街上趿起两片没后跟的烂鞋,穿得巾巾吊吊的。放高利债的人遇到债主不还债,就雇上这种‘赖时候’去跟住债主要债,还要吃喝抽鸦片烟。”马识途笔下的“赖时候”,应该就是四川人常说的未儿化的làisíhóu’r。
马识途的这段话,有两点值得商榷。
一是称借债、负债的人为债主。《现代汉语词典》收有债主、债户两词,债主指“借给别人钱财收取利息的人;放债的人。”债户指“借别人钱财付给利息的人;借债的人。”马识途笔下的债主,指的不是放债的人,而是借债的债户。显然,他将债主、债户弄混了。
二是将四川人常说的làisíhóu’r去掉儿化后写作赖时候。方言làisíhóu’r的重心应该是赖。赖,可作名词,指无赖或赖皮,即游手好闲,行为不端的人;也可作动词,指耍赖或赖皮,即使用无赖的行为或手段。无赖、耍赖已很能说明“赖”之特性,四川人却还嫌难尽其意,还要加一个读作síhóu’r的词尾,进一步强化强调。但将làisíhóu’r写作赖时候儿,很不好理解:赖着、赖掉时候?对时候耍无赖、耍赖皮?
四川人常说的làisíhóu’r,或可写作赖食猴儿。猴性顽皮,特别是饥饿想讨吃食的猴子,更是顽劣不堪。不仅如此,这猴子还如无赖或赖皮一般,其令人讨厌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如果一个人游手好闲、行为不端,对别人纠缠不清、囚皮刳脸,不正如一只耍赖要吃食的猴子吗?四川人觉得这样的人,似乎已脱离人道,沦入畜牲道,因而称其为赖食猴,在口语中儿化为赖食猴儿。债户欠了债主的钱还不出,债主请两个赖食猴儿,如附骨之疽成天跟着你,催着你还钱,赖着你又吃又喝,你除了想方设法甚至倾家荡产地尽快还清欠款,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