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激发钢笔画艺术活力 建构绘画界时代新意 ——专访全国第七届钢笔画展银奖获得者王劲松 版次:02  作者:  2023年10月19日

王劲松作品《早安达州》。

在515艺术创窟举办的全国第七届钢笔画展上,四川省宣汉中学美术教师、达州本土画家王劲松的作品《早安达州》荣获银奖。

王劲松擅长油画、水彩画,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近些年,在好友郭玉川、李尚景的影响带动下,王劲松开始创作钢笔画。

王劲松喜欢钢笔画独一无二的线条质感,认为它与油画、水彩画在表达上能够形成某种奇妙的差异互补,很适合表达具有人文哲思的写实风格作品。

这次参展观展以及与同行的交流,王劲松有了更多收获,他想画更新的钢笔画,既在钢笔画主题上开阔思路,画出更多反映时代风貌的深刻作品,同时在技法上能更进一步,吸收其他画种的优势,让钢笔画的表现形态更为丰富。

敏锐

作品要跟得上时代变化

年初得知展讯后,王劲松激动之余,也有点紧张焦虑。想到全国钢笔画展首次在家乡举办,他希望能拿出一幅有足够分量的作品。

仅确定作品主题,王劲松就用了近三个月时间,可选择的太多,不知如何从中挑选出最适合钢笔画的主题。

家乡亲切熟悉的山水风光是王劲松最常画的油画、水彩画对象,考虑钢笔画色彩的运用与表达不及油画与水彩画,他还考虑过画建筑、街景,但一直没有选出适合钢笔画的灵动场景。直到7月底的一天,外出晨跑时,王劲松无意间路过菜市场,菜市场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更让王劲松动容的是这里升腾着的平凡朴实又真切的烟火气,“幸福是很抽象的概念,但菜市场里的人让幸福这个概念具象化了,你觉得幸福就在眼前。”王劲松再也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定了主题。

王劲松说,今后将寻找更多适合钢笔画的语言表达方式,创作更多深刻反映时代变化的作品。“画家需要敏锐的眼光,去捕捉人们日常生活和情感的变化,捕捉社会时代和人文风貌的发展变迁,这样才能画出更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作品。”

沉淀

作品要经得起细节推敲

王劲松出生在文艺世家,从小学画,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在创作油画和水彩画上,王劲松早已驾轻就熟,不仅能在写实与写意间找到平衡,还总能肆意洒脱,一气呵成,画得又快又好。

对于钢笔画,王劲松没有了平日的洒脱,反而开启了慢工出细活的模式,画得慎重又细致。这并非对钢笔画不熟悉,而是他认为需要跳出自己对色彩、空间的表达习惯,回归到更原始纯粹的线条表达中。线条表达最注重细节,需要极度精确。

在王劲松看来,钢笔画与素描接近,可以说,素描基本功的扎实与否能够决定钢笔画作品质量水平的高低。所以,每次画钢笔画其实都是在检验自己的绘画基本功。

钢笔画还难在画法精细,比如油画水彩画能够通过色块组合渲染去修改它的画面结构与呈现形式,但钢笔画只适合也只能微调,特别是基础结构、线条排列组合,必须要画得准确到位,一点点的偏离,都会直接影响整幅画的意境。

这次参展的作品,王劲松前后画了一个多月,远超他平时的作画时长。但王劲松甚至感觉时间还不够,特别在参展后,他看到国内很多钢笔画家已经在细节处理上做到了可画范围内的极限,他深受触动——钢笔画在技法探索上还可以走得更深更精,能够画出更写实更有张力的作品。

钢笔画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较小众的画种,但王劲松越往里钻研,越感觉到它对技法要求的严苛,他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钢笔画家对技法的深耕,还将有更多精品画作出现,走入主流也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求新

作品要看得见艺术活力

此前,王劲松认为钢笔画也有它的表达局限,更适合表现具有现代或写实风格的作品。在深入探索钢笔画技法后,他开始思考如何赋予作品更多色彩以外的美学看点,如何能画得更具艺术价值?这次参展,王劲松找到了答案。

在展厅,王劲松看到了好友龙翎如工笔画质感的静物钢笔画,看到了不少版画国画质感的写意作品,还看到了加入了马克笔等颜料的融合奇妙色彩的作品。王劲松觉得,钢笔画还可以有更多元的表现形式,能够与更多风格类型深入融合,比如可以在与之相似的画种中寻找新的切入点,也能适当加入色彩进而点缀与丰富钢笔画表达。

王劲松好奇心很强,很愿意探索尝试不同风格,在求新求变中,他能找到更多灵感和创造力。“接下来,我肯定会在钢笔画的融合创新上有更多更大胆的尝试。”

除了深入探索技法,现任达州市钢笔画艺委会副主席的王劲松也在思考如何扩大钢笔画的影响力,促进达州钢笔画的发展。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如今在家乡宣汉活跃的钢笔画家已有20余人,他还经常组织钢笔画爱好者交流探讨。他还计划开展更多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活动,让达州钢笔画氛围越来越好。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梦真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