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寨
在我的心里,有这样一座山。读初中时,我第一次在老师的带领下,登临此山,那时山下的刘家沟有煤矿,我们在课余时勤工俭学,周六放学时,三五个同学邀约一起到刘家沟煤矿背一包煤炭到学校。后来,我到离此山不远处的月潭坝教书,又带领我的学生攀登此山,只不过我的学生再也不到山下的煤矿背煤炭了,而是登山赏景。
无论岁月如何变化,这里漫长的地质演化史,动人的传说,极致的风景,神秘的故事……如同岁月的脚步声,一朝一夕,一点一滴地浸润着人们的心灵。世人带着虔诚,渴盼登临此山目睹她的神采。这就是观音山。
观音山位于大巴山南麓的宣汉县柏树镇,最高海拔1058.6米。森林覆盖率达95%,有着秀丽的山峰,多情的溪流,怒放的杜鹃,神秘的溶洞,让人思绪万千的古老动植物化石……
沿着山里的小道不断向上攀爬,到山顶便可见宝盖寺遗址。残垣断壁的庙宇,数块孤零零的石柱,石壁上精美的雕像,在山顶临风诉说千年的往事。环顾四周,繁华不再,只听见松涛声声。因其视野极其开阔,乡间传闻这里有“鸡鸣闻三县”之说:既可观看开江的景致,也可欣赏宣汉的风光,更可远眺真佛山。观音山顶犹如一个巨大的宝盖,人们把寺庙取名为“宝盖寺”。又有人认为,建于唐朝的宝盖寺,与观音山东边的宝塔寺是一脉相承的,因为石碑字体一模一样,又属于当时的“三里一堂,五里一庙”,故叫“宝盖寺”,又名“宝盖禅院”。观音山上,让世人感叹的不只是宝盖寺被毁之前其建筑的宏伟,更有栩栩如生的神像、佛座、佛礅、大象等石刻,以及“鸟语花香何处寻,兽众林茂此地生”“正气凌霄如接云起,精忠贯日直射斗牛”等清代篆刻碑文50多块。
大凡有名气的山都有着丰富的传说,观音山也一样。据传,曾有一小偷逃到寺庙,身体挨着了大石像,当场听到“呵呵”之声,一看四周却空无一人,小偷被当场吓死。寺庙大门口有石雕大象,当地人口口相传:谁摸了大象的头,就不会头痛;摸了大象的肚子,肚子就不会痛。人们经过此地,都要去摸一摸。一寺一塔,一砖一石,让生活在当地的人们一直将观音山视为神山。
在人间四月天,我曾回到观音山欣赏杜鹃花盛开的艳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柏树中学读初中时,曾随班里同学一起拜访过观音山。那时候,观音山上的杜鹃花较少,几只杜鹃鸟停留在残缺的宝盖寺遗址周围的石碑上独单地鸣叫。
如今,站在观音山上,只看见杜鹃花装扮着山里的色彩,娇艳欲滴的花朵儿或站立枝头,或依于枝干,或七八成堆。满树繁花打破了山的寂寞,热闹地与山风小鸟嬉戏。春季到来,二十多个品种的杜鹃,深红、淡红、玫瑰、淡紫……漫山遍野,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她们就这样用自己的方式霸占了观音山的春天。
上苍给了观音山一个生物演化的“大舞台”。观音山,属峨城山系,两亿年前曾是浅水湖泊,历经地壳变迁,这里的古生物在气候和环境的巨变下形成了弥足珍贵的化石。走进观音山,犹如行进在一条通往远古的走廊,山里随便一处不起眼的土包都可能携带着远古时代的生物“密码”,让世人遥想远古时代生命的跳动。
观音山不仅是生态旅游胜地,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底蕴。1933年冬,许世友率红25师扎营观音山,阻敌第五路王陵基重兵进攻,血战数日,歼敌无数。
观音山的传说,神龙宫的故事,宝盖寺遗址,红军战斗遗址……都让我沉醉不思归,对观音山的痴恋已在心中生根发芽。
尽管观音山等待的并不只是我,没有我的到来,观音山依旧美丽,但我倘若没有到过观音山,那将是一次失去美丽的遗憾。好羡慕生活在观音山脚下的山里人,在享受满眼皆是绿的同时,又被赋予几分入世的从容。他们,拥有永远的观音山,而我,只是匆匆的过客!倘若老了,我是不是只能在观音山的记忆里说声我曾经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