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厹”,读音rou。意思是磨叽、磨蹭、性子慢、迟钝、行动缓慢。在我们川东一带,人们也经常口头使用这个方言,只是多数人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未曾识面不相认。例如:你别厹了,都等你半天了,还不来。常见的组词:“厹一厹的”,表示做事、行动迟缓、慢悠悠的意思。“厹扯扯的”,指说话办事不干脆,不果断、犹犹豫豫久拖不决。
如上所言,“厹”好像应该归类为反义词。也有人说,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实“厹”也有“厹”的长处。比如说,七老八十的人走路上下就应该“厹”一点,不能风风火火紧赶急撵,尽量避免快中出拐。再就是,突然遇到什么事情或者问题,如果没有调查研究,不知道具体情况,“厹一厹”更为妥帖。那就不能操“二杆子”气质,懵懂而为、贸然行动,导致不良后果,悔之晚矣。尤其是遇到性命攸关、财产盈亏等重大事项,“厹”可以做些调查研究,弄清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判断,权衡利弊,谨慎选择。这就不要怕别人说“厹一厹的”“厹扯扯的”之类的风凉话。
前些年,房地产风生水起、热火朝天。有的房地产老板以高利息集资,不少人看见利息可观,或倾囊投资,或借钱投入。我的年轻同事劲涛是“拆二代”,也想参与房地产老板的集资,赚大钱。拿他的话说“父母手中有的是钱,拆迁补偿,就是不拿出来。”有一天早上,他气冲冲走进办公室,自言自语地发泄“舍不得不用不说,还不‘以钱赚钱’,气死我了!”他气过了,摆谈才知下文。原来,经朋友牵线搭桥,他结识一个开发商正在本县城修建某个大楼盘,要以本地最高利息集资,并且保证每年返息、三年退本。昨天晚上,他回家动员父母,嘴上都说干,父母还是冷水烫猪——不来气。今天早上,他又耐心开导,嘴巴说起果子泡,父母才表个态“莫着急,看一看,等段时间再说。”牵线的朋友说“你父母太‘厹’了,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哦,大把大把的票子就要‘厹’飞!”本来投资赚大钱的事,父母“厹一厹的”不办,“厹扯扯的,讨人嫌,把我脑壳气炸!”
事隔一年,那个以最高利息集资的大老板,因为赌博成瘾,加之返利过高入不敷出等因素,导致公司资金严重断链。他明白无力回天,于是在外省一个在建工地楼顶上,一跃而下,一了百了。那些投资人闻讯,肠子都悔青了,“这才是菜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哟!”那些借钱参与集资的人更是欲哭无泪,“亏惨了,亏惨了,不但亏了老本,还黄泥巴揩沟子——倒巴一坨。”
此时此刻,劲涛长叹了一声,“哎!当初我要父母拿钱出来集资,如果他们不‘厹一厹的’打阻拦,我家就遭惨了。其实,他们当时就在找人打听那个开发商的底细,已经感觉情况不妙,才‘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