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自发布后迅速成为全网焦点,吸引了大量玩家沉浸其中。其中,部分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甚至有网络知名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因严重眩晕身体不适被迫停止直播。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黄志强提醒,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电子晕动症”,原理与晕车、晕船类似,出现这种症状后最好立即停止游戏,注意休息,即可缓解改善。
游玩30分钟就“想吐”
“晕3D”的玩家并不少
8月20日,《黑神话:悟空》发售后,今年33岁的市民小孟迅速购买了游戏。晚上下班后,他兴致勃勃地打开游戏。为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他还将游戏连在电视屏幕上游玩。30分钟后,游戏内容还没体验多少,他却出现了头晕、恶心想吐的症状。
“游戏角色快速动作后,背景因为动态模糊会出现一些模糊拖动痕迹,看久了就觉得头晕晕沉沉的,还有一点想吐,像晕车的感觉。”小孟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同时表示,出现症状后他就没再继续玩游戏,休息十几分钟后就好了。
他戏称自己这是“九九八十一难第一难‘晕3D’”。记者以“晕3D”为关键词在网络搜索,发现小孟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除了《黑神话:悟空》,其他3D游戏、VR游戏也会让部分玩家出现类似症状,尤其一些镜头晃动感太强的游戏。常见的症状基本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看东西旋转等,也有部分网友提到自己出现了上腹部不适、冒冷汗等症状。
原理与晕车类似
游玩时间越久越容易出现
“大家说的这些‘晕3D’症状,医学上称为‘晕动症’,由于多为3D、VR游戏导致的,又细分为电子晕动症。”黄志强介绍,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晕车、晕船都属于晕动症的一种,主要是前庭功能与眼睛收集信息不一致导致的。例如,当人坐在行驶的汽车上时,人与车辆相对静止,眼睛看车内物体并不能感觉到自己在运动。但这时耳朵中的前庭系统能感受到晃动和加速、减速等运动。这样一来,眼睛和前庭系统收集到的信息不匹配,产生了冲突,导致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晕车症状。
与之类似,电子晕动症也是视觉与前庭系统之间的感官冲突导致。人在游玩3D、VR游戏时,眼睛看到屏幕上的3D画面,以为自己身体正在做移动、跳跃等动作,但前庭系统收集的信息却是身体仍在静止。当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同时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就会让人体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
“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电子晕动症。”黄志强说,由于个体差异,部分人身体自我调节后不会让视觉给出“错误答案”,自然就不会出现电子晕动症。一般来说,游戏画面越逼真、游戏画面占视野越多、游玩时间越长,越容易误导视觉系统,进而出现电子晕动症。
多种方法可预防缓解
停止游戏多休息最关键
了解到电子晕动症的原理之后,就可以针对性进行一些预防措施。例如,设置游戏画面的时候,通过调整视角、降低游戏的运动速度、优化画面的刷新率等方式,让游戏画面看起来不那么真实。也可以把游戏改为窗口模式或坐得离屏幕远一些,让视野里融入一些房间里的物品,减少游戏画面的占比,在适宜的光线下玩游戏,避免环境过亮或过暗,让眼睛和大脑更容易意识到身体的真实情况。还要控制使用电子产品和玩游戏的时间,游戏时注意定时休息,给眼睛和大脑足够的放松时间。
“如果已经出现了头晕、呕吐等症状,那么第一件事就是脱离刺激源,立即停止游戏,远离游戏屏幕,闭眼休息片刻。”黄志强表示,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出现电子晕动症症状后,采用这种方法都能快速恢复身体状态,不需要额外就医。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强烈或休息后症状仍未缓解,可以服用一些治疗晕车的药物。若休息及服用药物后,仍有持续明显症状,则应当考虑症状是否由其他原因导致,这时候最好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本报记者 刘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