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柴达木沙漠就是穿越无人区,越接近花土沟镇,含有白色盐粒的盐碱地就越多。我们从杳无人烟的沙漠戈壁,终于来到了有人迹的地方,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油然而生。这里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花土沟镇莫合尔布鲁克村。
艾肯泉是极小的景,只有一道栅栏似的入口,里面空荡荡的,连道路都没硬化,只搭建了一个钢架,供人走上去观看。艾肯泉的井口直径不超过10米,一股不断翻滚的赤色泉水,如同开水沸腾。
此时是上午11点,太阳光正强,大地被烘烤得炙热无比,许多游客看一眼就走了。我却十分好奇,艾肯泉四周色彩斑斓,美丽极了。我们一行人不顾火烤般的炙热,在太阳底下起飞无人机。
从空中鸟瞰,艾肯泉像一只深邃的眼睛,泉眼宛若科幻片中的神兽眼眸——睁大瞳孔探望天空。泉口周围的沙漠,被沸水溅起的水花侵蚀,形成深红色环带状的沼泽。沼泽宛若红橙黄的调色板,层次分明,色彩鲜艳,吸引了众多游客。
真正的旅游是一种深度体验,旅游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艾肯泉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是赤色?这让我不得不查阅相关资料。原来,艾肯泉位于昆仑山脉与阿尔金山脉交汇处的山麓洪积扇上,一部分水流渗漏到地下,地下水从垂直运动转为水平流动,最终在洪积扇的边缘以泉水的形式溢出地表。艾肯泉的水呈赤色,是因含有大量硫黄所致。
艾肯泉含硫较高,泉水流经的土地被侵蚀,寸草不生,因此飞鸟野兽从不靠近。为了游客的皮肤不黏附硫矿物质,四周拉起了拦线。或许硫矿物质具有腐蚀性的原因,艾肯泉又被称为“恶魔之眼”。
拍完艾肯泉,我们来到了与之同属一个镇的翡翠湖。若不是事先知道这是湖泊,我以为是一池池液体添加了绿色的“染料”。这些液体绿得耀眼,绿得心醉,绿得晶莹剔透,湖面碧波荡漾,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金光。
光是调剂湖水饱和度的魔术师,因折射、反射的角度不同,湖水色彩也跟着变化,同样人的视觉位置也决定了色彩的变化。凑近看,还有深深浅浅的水纹花斑,好像湖中种植了植物。一池湖水,宛若翡翠,光与色于湖中千变万化,梦幻迷离。
游客像被稀释了一般,零散地游走在各条路上,我们二十多名摄影师,大都各走一方,消失在远远近近的人群中。大西北之旅感受最深的就是每到一个景点都没有“人从众”的景象,不是游客少,而是地域宽阔而空旷。譬如这翡翠湖,面积约26平方公里,人群分散其中就像蝼蚁般渺小。
我飞起无人机,从空中鸟瞰,翡翠湖尤为美丽:宽阔的湖面,或蓝或绿,无论怎样看都显得雍容华贵,天空的白云和柴达木的雪峰倒映其中,光影斑驳,若隐若现。远远看去,湖心有两条道路,形似一幅爱心图案,两条路在一个小岛屿处交会,把小岛屿串起来。如果这爱心图案是一串洁白项链,这小岛屿是一颗银白钻石,那么展陈在湖面上的就是一串金钻项链。这或许就是翡翠湖上浑然天成的绝世点缀,璀璨夺目。许多游客跑上岛屿拍照留影,感受上天赐予的奢华。
翡翠湖跟“青山绿水”的“绿”,为什么是不一样的绿?原来湖水中富含矿物质,它是硫酸镁亚型盐湖,湖底和四周都是盐晶体。我们走在地上,脚底会发出“喳喳”的声音,感觉就像走在雪地里。翡翠湖堆积着大量厚厚的盐粒物,若干小湖就是被这些盐积物分割而成。原来,如爱心图案的路,我们行走的路,还有堤围,都是堆积物形成的天然堤岸。盐晶体的白,与湖水的碧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我也要去那船上拍个照,上次来就没拍成。”晓洪边说边叫学东老师为她拍照。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有位红衣裙女人躺在船里摆拍,船是白色透明的,周围站了一堆围观的人。“那有什么拍头?”我心里嘀咕。后来,当我看到学东老师拍晓洪在透明船里的照片,赞不绝口。船在翡翠湖中,晓洪仿佛躺在绿宝石里,不仅很有意境,而且十分唯美,我很后悔没去蹭个镜头。
茫崖翡翠湖连接着青海与新疆,水天一线,辽阔无垠,是柴达木盆地最遥远的人间瑶池。
□言农(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