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2月19日,美国上千名反战人士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集会。(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截至2024年11月19日,俄乌战火已持续燃烧1000天。俄罗斯17日发射大量导弹和无人机,对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联合空袭。乌方称,这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军对乌发动的最大规模袭击之一,也是今年8月以来再次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而在此次袭击发生前一天,乌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必须尽一切努力,以外交手段在明年结束冲突。他称,只有在乌克兰不是单独面对俄罗斯并且乌拥有强有力立场的条件下,与俄罗斯的谈判才有可能进行。
记者在此梳理了俄乌两国战场、西方援乌措施、俄乌社会民意及和谈情况,共同回顾俄乌冲突下的过去1000天。
战场动态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1日,俄总统普京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2月24日,俄宣布在乌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乌总统泽连斯基随即颁布戒严令并关闭乌领空,下令在乌开展全面军事动员,俄乌冲突爆发。
8月底至9月,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发起反攻,收复该州多个城镇及定居点,并逐步在南部赫尔松方向掌握主动权,11月夺回对该州首府等第聂伯河右岸地区的控制权。俄则在9月宣布进行二战后首次“局部军事动员”,征召30万预备役人员,同时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举行“入俄公投”。10月,普京签令将上述四地纳入俄领土范围。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5日,乌克兰哈尔科夫,黎明时分,俄罗斯火箭从别尔哥罗德地区发射升空。
双方此后在前线陷入数月僵持,最激烈交战集中在乌东巴赫穆特,瓦格纳集团雇佣兵成为俄在当地主力。至2022年年底,巴赫穆特几成“废城”,俄乌均称对方伤亡惨重。同时,俄乌远程袭击力度日益增强,俄克里米亚大桥于10月发生严重爆炸,冬季能源基础设施遭袭则使得乌供电、供暖等受到严重影响。
进入2023年,俄军继续加大对乌东攻势,5月20日宣布夺取巴赫穆特,结束了这场持续超200天的血腥战役。6月,泽连斯基正式宣布乌军开启夏季大反攻,但在此后数月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在陆地战场仍陷僵局。
2024年8月,战场形势急剧变化,乌军对俄边境库尔斯克州发起越境突袭,将战火带至俄本土,欲以此缓解东部战线压力、为和谈争取筹码。据《纽约时报》评估,俄军10月控制了乌东约4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为2022年夏季以来最大战果。
今年11月,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后,俄乌前线交战持续出现升级迹象,无人机、导弹等远程攻击的规模及力度日益增大。
对乌援助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迅速宣布对俄实施金融、科技、能源、贸易、运输等领域实施全面制裁,同时不断“加码”,将部分第三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与此同时,西方向乌提供大量经济、军事援助,多国大幅提升国防预算。
然而,美欧多次被指援乌“缓慢”,延误乌军战机。外界分析认为,西方国家既担忧与俄紧张局势持续升级、被直接卷入冲突,也因自身生产能力有限而无力快速提供更多武器。
而在战场上,是否允许对乌使用西方援助的远程武器深入打击俄领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2024年9月,在伊朗被控向俄提供短程弹道导弹后不久,英美一度强烈暗示或解除乌武器使用限制,但最终并未做出相关声明。
在10月朝鲜被曝派军赴俄、誓言快速结束冲突的特朗普11月胜选之际,11月17日,拜登被多家美媒曝出同意“解禁”。另有报道称,英法也已允许乌使用其提供的“风暴之影”及SCALP导弹深入打击俄领土。
目前,有关国家均未明确证实此事,也尚不清楚美国此次许可的范围。
和谈与民意
2022年2-4月,俄乌曾在战火之中开启和谈。在4月的伊斯坦布尔谈判中,双方甚至一度“非常接近和平”,但由于在领土、安全保障等问题上分歧巨大,谈判最终破裂。此后,俄乌和谈陷入停滞,国际社会提出的和平方案也未能让双方重回谈判桌前。
2024年后,俄乌双方愈发频繁提及和谈。普京6月表示,乌应承诺不加入北约,保持中立、不结盟、无核地位,自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全面撤军,上述四地以及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作为俄联邦地区的地位应在国际条约中加以确定,西方还需取消所有对俄制裁。
10月,泽连斯基公布酝酿许久的“胜利计划”,包括要求向乌发出“无条件入约邀请”、加强乌防御力量、对俄实施“全面的非核战略威慑”等,并称如盟友遵循该计划,冲突或可在2025年结束,但该计划未在西方获得大范围支持。
目前,俄乌仍在通过战场军事行动争取更有利的和谈地位。而在民间,尽管近三年来对于和谈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两国民众均不希望政府做出重大让步。
最新动态
美国官员和消息人士17日向媒体披露,民主党政府已准许乌克兰使用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等美制武器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这意味着,在多次拒绝乌方这一长期诉求后,还有两个月就要卸任的民主党政府在俄乌冲突政策上出现重大转变。
俄方多次警告,此举将被视作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直接参与俄乌冲突,会导致局势严重升级。
综合美联社、路透社等西方媒体报道,美民主党政府松口消息17日经由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和数名知情人士之口放出。白宫未予确认。
知情人士称,美国“开绿灯”后,乌克兰对俄罗斯本土的第一次远程打击可能使用最大射程约300公里的ATACMS导弹,打击库尔斯克州一带的目标。
乌总统泽连斯基11月17日在晚间电视讲话中说:“今天许多媒体报道说我方已获准采取‘恰当行动’。不过,实施打击不是靠说的。这种事情不会公布。导弹自己会说话。”
不过,民主党政府选择在任期仅剩两个月的时候作出这一决定,让舆论质疑这一政策的“寿命”。
俄罗斯政府17日未作出回应。俄方此前多次警告,若美国允许乌军用美制武器打击俄腹地,将导致冲突严重升级。俄总统普京9月时说,此举将意味着“北约国家直接介入”俄乌冲突。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尔·贾巴罗夫17日说,拜登政府此举可能导向“第三次世界大战”。
俄联邦委员会资深成员安德烈·克利沙斯在社交媒体“电报”上写道:“西方决定(将冲突)升级至如此水平,可能导致乌克兰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
□综合新华社 人民日报 环球时报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