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预防偷拍保护隐私刻不容缓 看看达城部分民宿、酒店如何“排雷” 版次:02  作者:  2024年11月21日

一张双人床就是一个直播现场,你和伴侣的一举一动被清晰记录,而你却被蒙在鼓里;本是私密场所的浴室,内部却暗藏着窥视的“眼睛”……近年来,房客在民宿、酒店房间内发现摄像头的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各界对住宿行业安全及监管问题的关注。这些偷拍行为不仅违背公序良俗,也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而作为私密空间的提供者,酒店该尽到哪些义务?又该如何监管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带着问题,记者近日对达城部分酒店和民宿进行了走访。

提前检测为房客“排雷”

精致的装饰、贴心的搭配,简约纯净中处处透着温馨,让人宾至如归……这是四川文理学院(新校区)附近一家民宿房间的内部构造。“我们费尽心血营造出来的氛围感,如果被人安装了摄像头实施偷拍,无异于一锅美味的粥里掉进了一颗老鼠屎!”民宿老板黎先生告诉记者,他很早就听闻房客被偷拍的事件,所以在民宿开业前,他在各个房间内配备了摄像头检测设备,在客人入住前和退房后,他们都会仔细排查房间内是否存在摄像头,以此预防不法分子从事违法活动。

“当然,为了自证,我们也欢迎客人自带设备检测。”黎先生说,目前国内偷拍已形成“生产、销售、安装、盗摄、交易”的黑色产业链,酒店经营者应从源头做好防范。“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如果房客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我们的生意势必一落千丈。为房客‘排雷’既是我们的义务,也是责任。”

黎先生的观点和做法得到达城不少大型酒店管理者的赞同,他们也在为房客提前“排雷”做出努力。11月20日上午11时许,某大型酒店前台工作人员小刘和房客朱先生道别后,对着对讲机向清洁工朱大姐发出整理清扫房间的信号。20分钟后,待打扫完房间,朱大姐拿出探测仪对房间进行检测。从浴室插座内孔到房间电视机闪灯处、空调机内部、烟雾警报器内部,朱大姐一个都不放过。“没有问题!”几分钟后,朱大姐向前台报告,并在备忘录上记录本次检查结果。

“虽然这只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对酒店的伤害就很大。”该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房客在自家酒店被人“偷拍”会造成信任危机,这不仅仅是自家门店的问题,还会对酒店品牌乃至酒店集团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他们门店通常会在客人入住前和退房后两个时间段进行排查,确保客房内未被安装偷窥、偷拍、窃听等设备,并使其成为客房日常服务的固定工序。同时,工作人员还会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发现可疑情况,会立即采取措施,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调查。

信任比卫生安全更重要

“作为此类事件的高发场所,酒店肯定会加强防范。”该酒店负责人表示,为了防止被人恶意安装摄像头,酒店会定期开展安全培训,让员工了解摄像头的样式、摄像头可能藏匿的位置、如何识别摄像头,重点检查电视机闪灯处、插座内孔、窗帘支架缝隙、烟雾警报器内部、吊顶内缝隙、空调内部等位置。在客人入住时,酒店还会提醒他们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那么,酒店方从源头上进行了管控,就能完全杜绝偷拍事件发生吗?“当然不是,为了赚钱,不法分子会绞尽脑汁找地方来安装偷拍设备,我们也是在职责范围内尽最大努力。”该酒店负责人表示,人工执行检测工作难免会有疏漏,要杜绝客房偷拍现象,还要借助科技手段。例如,许多摄像头的电源线与酒店房间电源相连,房客进入房间插入房卡后,摄像头才会通电工作,酒店可以通过电能实时监测管理系统,来排查客房内是否有安装相关设备。

“升级系统已被提上日程。当然要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需要多方发力。”该酒店负责人建议,除了酒店方履行好排查义务,主管部门也要压实监管责任,严格控制生产销售偷拍设备,同时要严厉惩处偷拍者,提高其违法成本,加大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这样才能让顾客住得安心,睡得放心。

□记者 丁畅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