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藻:《齿生有缘》擅长讲故事,通过讲述人同患者,以及患者的朋友,乃至社会三教九流相识结缘的故事,展示了医患之间平等相待、真诚沟通的“美在关系”。《齿生有缘》通过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故事,诙谐风趣的文字,呈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侠义,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认知的人们在交往碰撞后,各自会心一笑、握手言欢的人性光辉,由此形成了这部纪实性文学作品最美“关系”的“铁三角”——真、善、美:探究口腔医学、普及牙齿保健的科学之真;弘扬社会正气、坚守职业操守的道德之善;讲求叙事方法、呈现文学魅力的艺术之美。
余隆海:《齿生有缘》精彩再现了黄北平先生风雨兼程、医道求索的心路历程,刻画了一批因“齿”生缘的故旧新朋形象,详解了很多常见的牙科口腔病案病理,是一部以案说“齿”、口齿生香的科普教科书,也是一场医学和文学的双向奔赴与美妙“碰撞”。科学与通俗的平衡,医学术语和文学语言的融合,行医故事和世道人心的隐喻,那些精准得毫厘不差的病理描述,那些详尽得近乎繁琐的过程叙写,那些看似偶然却又必然的因缘际会,那些真诚质朴、有情有义的新老患者,那些弥漫纸间的烟火气息、世道变故,一次次让我一边阅读,一边联想自己的牙病往事,回顾曾经的故旧新朋,感悟世间的时移事易。
丁长兴:在纷扰的尘世间,每一次相遇仿佛都是命运的巧妙安排,而在这众多的邂逅中,《齿生有缘》则以一种独特而温馨的方式,将人与人的缘分紧紧相连。这部纪实性文学作品,不仅是一部关于师生、朋友、牙科医生与患者的故事集锦,更是一部心灵与心灵的深度对话录,展现了在小小口腔世界里,那些关于大爱、信任与责任的温暖篇章。不仅让我对牙科医生的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看似冷漠的社会里,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付出,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无限爱心,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心灵。
冯尧:口腔世界小,人生舞台大。牙科医生为牙病患者服务,因治牙病与患者结缘;牙病患者寻医上门,因牙病与牙科医生结缘。这部书生动描述了牙科医生与各类牙病患者相识结缘的绝妙故事,在幽默而不乏温情的叙述中,体现出医生与患者之间平等相待、真诚沟通、医患互信的美好关系。书中以医生的视角,客观表达了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医生所感受到的愉快心情、职业自豪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冯晓澜:这部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感人肺腑,如明珠一样闪闪发光,温润人心。因为它不是单纯在讲故事,而是致力于以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为根基,用富有现实生活气息之雅俗共赏的语言,调动文学多种手法,细致扎实、形象生动地讲述故事后面的人——人心、人情与人性,最终指向人心向善的善良之举,是可以互相感染传递,从而改变人事环境,构建社会的和谐。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部开启医患缘、朋友缘,缘缘相投,缘情体物,以心换心,传递善心大爱的大书,还是一部将医学知识以文学手法融入故事的科普大书,更是一部呼唤医疗回归医者仁术、弘扬医者仁心的大书。
杨云新:金口玉牙,大千世界。这部书不但是文学作品,也是一部牙科普及读物,越往深处读,越感觉牙科知识浩如烟海。其中写诊治牙齿的过程,非常细腻、逼真,我好像在一旁实习,亲眼看到了黄医生治疗牙齿的动作和神态,患者的焦虑和喜悦。小小牙齿,学问如此多如此深,一颗牙齿,就是一方天地,一口牙齿,就是大千世界,有探索不尽的奥妙。丰富的牙科知识,强化了这部书籍的专业性、真实性。通过阅读该书,我对自己的牙齿更加敬畏和珍惜,也对在牙科领域默默奉献的普通医务工作者和专家权威们更加敬佩。
舒官文:《齿生有缘》从医生的视角出发,客观地表达了医生在为患者解除病痛时的多种情感。一方面是愉快的心情,当看到患者在自己的治疗下恢复健康,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另一方面是职业自豪,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就承载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每一次成功的治疗都是对这一使命的践行。同时,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是对患者个体健康的责任,更是对整个社会医疗健康事业的责任。这一视角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医生的内心世界,增进对医生职业的理解与尊重。
杨华:读《齿生有缘》,我常常产生穿越感。一是时代的穿越,让我回到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各个时代场景;二是职业的穿越,让我走进医生这个职业场景,重新认识医疗这个行业和医生这个职业。在这部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的从医经历,以及他和老师、同事、患者之间的故事。在这些娓娓道来的故事里,我不仅被潜移默化地科普了很多牙科知识和一些医学常识,更重要的是在文中时时感受到人性之光。
于蛟:文艺作品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讲品位”,强调的是作品的质量和水准,越是优秀的文艺作品,其品位所处的层级就越高;“讲格调”,则侧重于强调作品的主题和导向,越是凸显正能量,越是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格调就越高;“讲责任”,强调的是担当意识、艺术情怀、专业精神,越是追求主旋律、深入生活、注重细节,其体现的责任心就越强。在我看来,这部书既讲品位、格调,更讲责任感。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将科学与文学融合,形象地宣传了口腔保健和治疗专业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刷牙、定期洁牙、及时治疗的健康生活观。它的科普价值以及热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普世价值”,都增强了读者阅读的获得感。
肖永生:黄北平是我的高中同学,一直热爱文学,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笔耕不辍,特别是遇到刘秀品先生后,其文学创作更是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出版了五六部作品。非虚构文学作品《华西坝的钟声》,赞美了华西老一代教职员工的勤勉尽职,歌颂了厚德精业、求实创新的华西精神,受到业内广泛好评。用时三年创作的《齿生有缘》将他的文学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既是医者仁心的完美诠释,也是将科学与文学相融,用文学的手法开展科普宣传的成功探索。对《齿生有缘》创作得失的研讨,将进一步拓展他的行医与文学之路。
□整理/王万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