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寻找一篇古文 版次:06  作者:  2025年01月02日

有没有一篇文章让你一读最动情,终生难忘?我曾就这个问题询问过一些文学爱好者,他们大多一时语塞,难以一口说出那个之“最”。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答案是有且唯一。

中师毕业三年后的秋季,我参加了原达县教育学院师专中文函授学习。1988年春季,函授学习的最后一学期,授课老师在讲授《形式逻辑》里的“偷换概念”时,穿插了一则宋玉在楚王面前争辩自己并非好色的故事。

楚国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讲宋玉的坏话,说宋玉长相文雅英俊,又能言会道,生性好色,不要让他出入后宫。宋玉自不甘服,巧舌应辩:“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接着又说:“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熟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一番争辩下来,好色的不是自己,倒是那视丑妻如宝贝而忠贞不渝的登徒子了。老师在课堂讲这个故事时,时而引述原文,时而口语渲染气氛,眉飞色舞。课堂下,百余名学生的情绪瞬间高涨。老师的本意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表明,如果不用逻辑思维去甄别,偷换概念有时真的能够迷惑人。而那时的我们,有了些许基本的文学素养,又正春心萌动,把关注点集中在那呆板枯涩的古文竟以华丽辞藻描绘出这般绝色的女子!这就是一篇瞬间惊艳到我的千古奇文——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

当时,我们刚刚学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只知道宋玉是紧随屈原之后楚辞的重要作家,他留下的作品较少。教材和文学老师在讲楚辞时对宋玉都是一带而过。面授结束,师生分离,我回到村小教书。那时候没有手机微信,没法向老师索要这篇文章,寻找《登徒子好色赋》也由此记在心上。

从那之后,每到新华书店看书就多了一个任务——寻找一篇古文。那时,乡镇供销社有一家小书店,几乎每个月我都要去搜寻一两次。县城的书店也去过几次,根本没有那篇古文的影子。一次,在县城书店发现了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文观止全译》,看见书名和厚厚的上下两册,眼前一亮,这下应该有了吧,毫不犹豫地买下,迅速翻阅。洋洋古文观止,收文222篇,宋玉只有《对楚王问》一篇入选。我想,可能专科函授教材层次不够,中文本科通用教材应该选用了吧!我找到当时还在成都读研究生的初中同学,从成都购回高等学校文科通用教材《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逐一翻读,竟然也大失所望。

我为之深受震撼的这篇古文,为什么杳无踪迹呢?

1991年,我从村小调入原区文教办工作。1992年秋季开学,西南师范大学派来两位教育系的实习生。我和他俩几乎同龄,一学期的共事建立了良好友谊。年末,他们要结束实习回到学校去,我非常慎重地委托其中一位叫雪松的同学,回西师后替我寻找《登徒子好色赋》。还特别嘱咐,先从图书馆找,实在不行,再辗转中文系的同学向古代文学教授求助。雪松没有辜负我,1993年3月开学不久,他给我寄来了一篇漂亮的钢笔行书《登徒子好色赋》。众里寻它五年,终得如愿!我把全文誊抄在《古文观止全译》的空白页,至今珍藏在我的书柜里。

前不久,一次教育圈的聚会上,一位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男士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夸奖女同事的身材,瞬间激活我镌刻于心已三十余年的记忆。我顺便问他,《登徒子好色赋》入选高中语文课文或课外阅读推荐篇目了吗?他说都没有,这篇文章虽然有较高的文学性,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但它的题材和思想性有一定局限,不适宜中学生理解。

如今凭借网络,我知道了《登徒子好色赋》的藏身之处。该文收入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昭明文选》。该书成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至中大通三年(531年),选录周代至六朝梁代七八百年间130位作家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登徒子好色赋》可谓隐入云端,一种远古选本,没有后来人再次选录,在那个无网络时代,普通读者哪能找得到它!

□熊明建(四川)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