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第一天,去帮父亲晒被子,路过菜市场,像是一脚跨入生动立体的民俗画卷,满眼活色生香,满耳笑语欢言。
这是县城最大的菜市场,我经过的只是后门小路。窄窄的小道两边,摆满了各种摊子,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其热闹程度可能不及市场里面,却似宏大欢腾的菜市交响乐之余韵,足以令人深谙正曲之精妙。
水灵灵的蔬菜最招人爱,那些胳膊挎着的篮子里,断然少不得它们的身影。绿色是蔬菜永远的流行色,红、白、黄、紫亦不遑多让,诸色齐聚,实为悦目:身形颀长的青菜白帮绿叶,清丽可人,俨然一阕阕“青玉案”;俏生生的小辣椒昂首挺胸,豪情满怀,一副让你辣个够的傲娇样;胖嘟嘟的番茄红衣披身,温婉沉静;细长的萝卜则通体净白,颇有玉树临风之姿。还有那堆成山似的土豆、小榔头般可爱壮实的冬笋、数节相连白嫩光滑的莲藕……这腊月里的菜蔬,分明也裹了一身喜气,个个精神抖擞、颜值在线,任你拎谁出来,都像是最接地气的艺术品。
“黄牛肉,黄牛肉,一百元三斤!”喇叭声传出来的地方人头攒动,只见一坨坨冒着热气的新鲜牛肉,被吊在大铁架的一整排挂钩上,散发着淡淡的肉香。“我要二十斤牛腱子肉!”“来八斤牛腩,小孙子最爱这个!”“老板,这块牛里脊我要了啊!”“哎哎哎,别抢别抢,这块是我早定了的!”……一只只伸长的手臂,一声声急切的话语,把牛肉摊围得严严实实。“莫急,莫急,一个个地来啊!”老板是位中年男子,穿着黑色围裙,手执剔骨刀,稍稍凝神便手起刀落,过秤竟分毫不差。“哇,老板,你好厉害呀!”“高手在民间啊!”听到顾客的赞叹,老板憨憨一笑,淡定地说:“这算啥,俺靠这手艺吃饭呢!”
这边的顾客站着,那边的顾客却蹲着——选鱼挑虾。一长溜几个装着水的大圆盆里,鱼不停地游来游去;虾不动则已,一动就蹦至数米远,若非盆上罩着纱网,早已逃出生天;老鳖最是从容,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状,偶尔有那么一只,伸出短短的四肢,驮着沉重的肉身,缓慢向前移动,在不疾不徐的响声里,透露出岁月的厚重感。经过一只只手的挑选,它们将进入不同的篮子,奔赴千家万户的餐桌。毕竟,年年有余,岁岁长久,这般美好的寓意谁能不爱?
“滋滋滋——”连声爆响,即刻香气扑鼻。摊主在现场炸圆子呢,并排放着的几个大盘子里,刚出锅的藕圆子、肉圆子、炒米圆子摞得高高的,个个热气腾腾、金黄油亮。“老板,三种圆子各来两斤。”“好嘞,我家圆子外酥里嫩,包您满意!不过,买这么多吃得完吗?”“还怕不够哦,今年三个儿子都带媳妇和孩子回来过年,我得多买点!”老太太拎着鼓鼓囊囊一大袋圆子,喜滋滋地离开了。
若要论这菜市场的明星摊位,卖春卷皮的绝对算得上。有些顾客拎了春卷皮就走,神清气爽,那是早就预定好了的;现场围着排队的人都是来“下定”的,多则数百张,少则一百张。这都得一张张地“摊”出来,忙得那些摊主只恨不能长出十双手,有的摊主早上三点多就到菜市场开工了。看一张春卷皮的“诞生”,无异于欣赏一场手艺表演——只见师傅从桶中捞出一团看似稀薄却很黏稠的面糊,右手捏着面团往那平底锅上蜻蜓点水般一碰,随即在四周旋上一圈,一层极薄的面糊便在锅里铺展开来。那面糊起初米白,旋即泛黄,当边角微微翘起时,再用左手轻轻挑起一角,将皮子翻个面。很快,一张薄如蝉翼、金黄柔韧的春卷皮就大功告成了。令人讶异的是,已经摊了好几张,师傅手中的面团似乎还是刚捞起时那般大,这春卷皮得多薄呀!
腊月的菜市场,多像一个巨大的舞台,生旦净末丑齐亮相,上演着千家万户日常故事的起承转合,汇聚着苍茫尘世烟火人间的浓情蜜意。此时此刻,正是紧锣密鼓、欢天喜地地拉开春节这场年味大戏的精彩序幕。
□查晶芳(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