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宜居达城 向新而行 城市更新 提升城市品质功能 版次:10  作者:  2025年02月18日

莲花湖(资料图)。

姚家大院危旧房改造现场。

店子梁二小区危旧房改造现场。

人居环境变化日新月异、城市品质提档升级、支柱产业发展提振……回顾2024年,达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紧紧围绕市委建设“一区一枢纽一中心”总体部署,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聚焦“城—镇—村”三级联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提质、产业发展提振、民生福祉提升等十大行动,在开创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新局面的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楼房这么快封顶,也意味着我们离入住新家的梦想更近一步啦!”日前,在我市首个原址重建危旧房改造项目——达川区店子梁二小区B栋封顶现场,居民王永梅高兴地说。

原店子梁二小区位于达川区三里坪天桥旁,占地面积17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涉及147户400余人,多为上世纪80年代居民自建房,墙面脱落、漏水渗水和消防设施不全等问题突出,不少房屋被鉴定为C级、D级危房。

作为达州市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项目之一,店子梁二小区于2023年11月中旬启动原址重建,规划建设两栋楼,其中,A栋26层、B栋17层。同时,该项目是全市首个原址重建以旧换新项目。

危旧房改造不仅是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项目,也为城市更新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年,通过不断创新举措,破解“群众支持、资金筹集、用地办证、规划设计、政策保障”五大难题,我市危旧房改造全面铺开。据统计,目前全市累计启动项目27个、改造面积240万㎡,惠及居民2.6万户,已完工项目15个。达州“以旧换新”危旧房改造模式写入省委全会决定,并获评2024年全省改革典型案例,吸引省内外多个城市来达学习交流。我市也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城市,获得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19.34亿元,6个项目全部如期开工。

一个个崭新的小区高楼林立,一条条道路宽敞洁净……在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系列城市更新行动中,达城的功能、品质、活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1年来,我市持续开展中心城区城市体检,达州城市体检居民问卷调查样本总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这是我市多年来大力推进城市更新的成果。

去年以来,我市完成2023年度评估报告编制,制定2024年度城市体检工作方案,5个县(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万源市、宣汉县、开江县成为省级县城体检样本城市。市住建局以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和城市(县城)精修细补民生工程等方向为重点,开展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包装及申报入库,全力争取各项专项资金等政策、资金支持,加快补齐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短板,以城市体检评估报告引领未来城市更新,增强城市永续发展动力。

产业提振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过去一年,我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6.21亿元,同比增长9.8%,建筑业增加值对GDP增长贡献率达10.8%。

建筑业作为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市住建局通过不断系统联动夯基础,优化服务育主体,多措并举提产值,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以来,市住建局进一步推进《提升市外建筑企业产值贡献度八条措施》落实,压实各地及业主单位责任,促进产值留存。深入宣汉、开江等地宣传惠企政策,为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并成立志愿服务队主动帮助企业资质升级。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新增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4家、新入统建筑企业14家、新增资质企业272家。

我市建筑业正在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之路上不断突破。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支持达州华西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其PC构件产品已推向万州、开州等地,正在加快谋划2024年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燃气电站二期等4个省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顺利实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35.31万㎡,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50万㎡;牵头编制的《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道工程应用技术标准》成为川渝首个协同工程建设标准。

2024年,除建筑业外,我市另一支柱产业——房地产的发展也令人欣喜。据统计,去年我市房地产销售面积210.98万㎡,入库税收21.73亿元,占全市税收的14.5%,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总体稳健发展,2024年,在政策层面,我市在前期出台的多个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政策基础上,推动《进一步推动房地产业回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全面实施;在融资层面,全市推送项目“白名单”5批次,11个项目获得银行授信17.6亿元、发放贷款15亿元;在保交房工作层面,我市坚持“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加强统筹调度,确保保交房项目目标任务圆满完成,12个“保交楼”项目实现全面交付,36个“保交房”项目交付率达96.9%,超额完成“保八争九”省定目标。

城乡融合

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城里高楼大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宽,景观多了,基础配套设施也完善了,乡村的面貌也是焕然一新,这些带给大家的是生活品质的提高。”说起达城的变化,市民刘国勤连连点赞。

在达城,城乡融合路子越走越宽,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与乡的距离不再遥远;在达城,城市的变化以各种方式温暖着群众的生活,沉淀为独特的记忆,也化为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过去的一年,我市持续推进美丽宜居村镇建设,5个“省级百强中心镇”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相关项目投资2.2亿元;持续推动达州农房建设“二十条”落地,编制完成“风貌图+施工图”的农房通用图集;宣汉县入选国家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全省首批乡村建设指导员试点县。

城市提品,细微处见真章,群众体会真切。

安居工程稳步推进。这一年,我市加快建立多主体保障、多渠道供给、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开工筹集建设2357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发放944户租赁补贴、571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开工。

城市温度持续提升。这一年,市住建局深入实施“三微工程”示范项目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一站式”服务改革。据统计,去年我市利用闲置地、边角地等新增停车位、充电桩等624个,邻里休闲广场4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开工452部、完工367部。

市政设施更加完善。这一年,川东北地区最大的污水处理厂—达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提前8个月通水试运行;跨区域调水工程——“引水入竹”提前供水,百万竹乡人民“喝上江河水”的梦想成为现实。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推进城市能级跃升、人居环境蝶变、两大产业升级,攻坚克难、精益求精,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达州华章贡献更多住建力量。

□见习记者 田麒薇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