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守护“水塔” 版次:06  作者:  2025年04月22日

开州崖柏科研团队查看栽种在山东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的崖柏生长状况。

开州崖柏科研团队在悬崖峭壁上采集崖柏种子。

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月27日,杨泉和他的同事王雷起了个大早,护送50株崖柏苗北迁到两千公里之外的山东长岛国家海洋公园,这是他们第四次护送崖柏前往长岛。

渝鲁情深,跨越山海。2023年,重庆开州、山东长岛开展海岛崖柏适应性栽种试验合作。近三年来,2000多株崖柏在挡浪岛、北长山岛、大钦岛移迁成功,让巴山渝水的“生态卫士”与渤海湾的碧海蓝天相遇,书写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实践。

去年以来,杨泉和他的同事总是忙着将开州崖柏一次次从雪宝山护送到大江南北,让它们带着开州人民的深情厚谊,深深扎根在祖国大地。

“对崖柏的守护,就是对森林的守护,更是对水资源的守护。”身为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的杨泉和护林人员二十余年如一日地守护着雪宝山,守护着这座天然“水塔”,将“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滋养得更加生机勃发。

二十多年前,雪宝山还是无人区,杨泉便带着职责和使命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保护雪宝山,就是向大自然应战、向生存挑战。

一双解放鞋、一件雨衣、一根拐杖、一个背包,是杨泉出行的装备。

保护森林从巡查开始。没有路,杨泉和他的同事开辟新路,巡查到哪里就驻扎在哪里。峭壁上,绳索与岩石摩擦,石块纷纷掉落;深谷中,树枝穿透衣服和鞋底,扎进肌肤;深夜里,毒蛇从头上脚边悄然滑过……

“最惊险的一次,黑熊离我们不足一米。”杨泉感叹,敬畏自然者终被自然厚待。

“护林人的字典里没有‘容易’二字。”山间气候多变,上一秒还是艳阳高照,下一秒可能就是倾盆大雨,原计划在山上巡查一周,实际上往往要延后很多天才能下山。

1999年,植物学家在雪宝山发现了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野外灭绝”的崖柏。这一发现,震惊了全球植物界,但野生崖柏数量稀少,仍然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让崖柏“重生”,成了雪宝山守护者的奋斗目标。

崖柏,是远古时期遗存下来的珍稀濒危物种,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具有不可替代的基因资源和研究价值。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引领行动。开州决定以保护崖柏和生物多样性为首要任务,开展对野生崖柏群落的调查研究。

崖柏大多数生长在悬崖上,杨泉带领开州崖柏科研团队和区乡村三级护林员进行野外调查,每一次攀爬峭壁、每一次穿越深谷,都是对他们的“生死考验”。

一个深秋,开州崖柏科研团队在茫茫大山里寻找野生崖柏,突遇暴雨天气,无法下山。他们携带的干粮不够,硬是靠野果野菜充饥,支撑到天气变好才从无人区走出来。

为了让开州崖柏有自己的“身份证”,开州崖柏科研团队攀悬崖、下绝壁,丈量着200多平方公里的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崖柏资源数据库”。

崖柏是开州的,更是世界的。

既要保护,又要繁育;还要走出开州,服务全国。

于是,开州开始了崖柏扦插繁育实验。那些日子里,在中国林科院研究员郭泉水等科学家的带领下,开州崖柏科研团队吃住干都在实验基地。为了探索最佳的扦插时间、最适宜的土壤条件,他们反复实验,做到极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首次”。让历史记住2005年,开州崖柏扦插繁育实验取得成功。

愈挫愈勇,一往无前。让崖柏从“濒危”变“平凡”,这是开州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崖柏野生种群结实困难且不可持续,拯救和保护崖柏,让它彻底摆脱濒危的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人工扦插繁育。开州崖柏科研团队潜心研究18年,崖柏幼苗扦插的生根率从5%左右提高到95%以上,崖柏的规模化扦插繁育终于取得成功。

2022年,开州通过人工繁育并于2013年移植到野外的崖柏首次结实,并在2023年育苗成功,标志着崖柏的繁育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开州崖柏科研团队现已建立4个崖柏繁育基地,人工繁育崖柏近300万株,野外回归72万株,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向世界给出了“中国方案”。

成功实现大规模人工繁育,为崖柏走出开州、建设美丽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开州创新性地启动崖柏在全国生态脆弱地区的适应性栽培。开州崖柏先后“远嫁”到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昌都干热河谷地区、山东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目前,开州已与13个省市合作,建立适应性栽培试验基地36个,让崖柏扎根祖国大地,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开州力量。

杨泉说:“希望有一天,在黄河边、长江畔,乃至全国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的主战场,都能看到开州崖柏的身影。”

春色满园关不住,百花齐放闹春来。守住“青山”,就是守住未来;守住“绿水”,就是守住生命线。开州除了在崖柏保护与繁育这个点上发力,还在共护“三大山系”“一张网”的面上开花。近年来,开州累计实施营造林23万亩,大力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森林覆盖率达56.5%以上,水源涵养能力大幅提升,河流年径流量超30亿立方米,全区蓄水量超3亿立方米,荣膺“中国天然氧吧”。雪宝山—巴山大峡谷片区创建全国首个跨省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修复提升入选美丽重庆建设典型案例,南山成为“城市绿肺”。“四水共治”有力有效,治理水土流失13平方公里,整治农村黑臭水体42条,“三河一湖一库”水清岸绿景美,汉丰湖获评全国美丽河湖和市级示范河湖,“三水统筹打造全国美丽河湖”成为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双十佳”实践案例,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入选首批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鲤鱼塘水库获评重庆市首个国家级标准化管理工程。

巍巍青山,葱郁山林。守护森林就是守护永不枯竭的“水塔”、守护清澈的河湖。让一株株树木涵养水分,让一滴滴水涓涓成河,唱着欢快的歌儿汇集汉丰湖,涌入长江,奔向大海。

□本版文图由开州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短评】

崖柏装扮美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开州深入挖掘崖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系统化推进崖柏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让这里成为崖柏分布主产区、科研策源地、繁育核心区、利用先行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崖柏之乡”。

开州,正以一域“绿水青山”之力,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之责。

杨泉和科研团队,潜心研究“植物界的大熊猫”18年,建立崖柏繁育基地4个,人工繁育崖柏近300万株,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贡献了“中国方案”。

崖柏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开州崖柏的繁育,为全国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治理提供了“开州样本”。开州崖柏作为“生态使者”,到13个省市“安家立业”,犹如“星星之火”,必将“燎原”祖国大地。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开州紧紧抓住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汉丰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契机,锚定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筑牢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共绘绿色发展新图景,全面实施河长制、林长制,推行“一山一河一湖一策”联动机制,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工作新格局,交出了美丽开州建设“生态账本”,保护“绿水”“青山”的一项项“开州经验”、一个个“开州模式”在全市全国推广。

“三大山系”天成“三峡碳库”,“四水共治”守护“帅乡河湖”。开州累计实施营造林23万亩,大力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森林覆盖率达56.5%以上,水源涵养能力大幅提升。如今的开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中国天然氧吧”让170万帅乡儿女尽享生态福祉。

守护森林,守护河湖,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