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源的崇山峻岭之间,深藏着一个古朴秀美的村落。静静吹拂的山风,树影重重的老梨树,百年的老木屋,斑驳的石磨石碾,竹篱笆、谷草垛,竹烟氤氲,鸡犬相闻,仿佛被时光遗忘的世外桃源。
它,就是万源市竹峪镇东梨村,一个坐落在高山上被大山守护的原生态村落。
每年清明前后,漫山遍野梨花盛开,一团团,一簇簇,像轻轻的云朵,又似皑皑白雪,山梁上,树林间,房前院后,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素雅花海随山势起伏,云遮雾绕,整个东梨村如同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卷在春天里徐徐展开。不少绘画和摄影爱好者,翻山越岭来这里写生创作,一些热爱自然、有着乡村情结的人,也不顾舟车劳顿来这里,躲避城市的喧嚣,感受山水之乐,寻找一份心灵的宁静与从容。
“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人们漫步在村间小径上,听闻鸟语花香,如同行走在国画中。一棵棵苍劲的老梨树,虬曲的枝丫开放出层层叠叠的梨花;紫红的花蕊从浅黄的花心中探出来,像一个个娇俏的小精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一缕缕淡淡的香气;洁白的花瓣像丝绸般细腻而柔软,花瓣沾着晨露,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柔和而圣洁的光芒,每一朵都漂亮、温婉得让人心颤。世上美好的花儿有无数,为何诗人偏偏用梨花来比喻女子的娇美,东梨村的梨花,玉骨冰肌的美丽,为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诗句,找到了答案。
前几天,我陪哥哥到竹峪镇看望一位亲戚,顺道去了东梨村。这个时节,东梨村的大部分梨花已经凋谢,很惋惜错过了赏花佳期。
我们来到一个叫“老梨树客栈”的院落喝茶、晒太阳。绿树掩映着木屋,房顶炊烟袅袅,铁锅柴火做的饭菜香味渐渐飘散到院坝里,环绕鼻息。沐浴在四月的暖阳下,感受着大山里的静谧,沉静的风抚慰着疲惫的身心。
在喝茶摆谈中,我们才知道东梨村最令人惊叹的奇观,是两棵打破自然常规的古树。它们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形态,诠释着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坚韧。在该村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邂逅了这一神奇。
一棵是取名叫“龙鳞天梯”的古核桃树,胸径有80多厘米,高逾9米,挂着树牌,标注树龄为130年。不知是否是因为相思,也不知树心是在何年去了何处,大树的树干完全中空,仅靠树皮支撑、维持着生命,树皮龟裂如龙鳞一般,树身顺势扭曲盘旋向上,宛如一条欲腾空起飞的真龙。据专家推测,这种奇特现象属古树的“自救机制”,它们通过树皮输导系统实现营养循环,堪称植物界的“诺亚方舟”。
核桃树中空的树洞内壁,天然形成螺旋状阶梯,活泼的孩童们可以从树根部的洞口进入,沿着树洞内壁盘旋而上,直爬至树冠,如同攀登一座活着的旋转楼梯。当孩子们爬到树顶,从树冠处探出圆溜溜的脑袋来时,你会禁不住掏出手机,拍摄下这妙趣横生的奇景。
这棵空心的核桃树至今绿意盎然,每年硕果累累,它的坚强与不屈,激发着村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另一棵是和古核桃树相隔十多米的“双生奇缘”老梨树,则讲述着另一段自然传奇。这棵直径70多厘米的老梨树同样树干中空,相比近前的古核桃树,老梨树更是毫无隐瞒地敞开着心扉,仅靠半边树皮支撑着整个身躯,顽强地生长。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其空心的树干内部,竟然生长着一棵直径十几厘米的山茱萸。这棵“寄生”的山茱萸,在地下与老梨树根系相连,树身长到4米高后,竟然与老梨树残存的半边树皮完全融为一体,从此风雨与共,数十年不分你我!
有人说,双生树就像饱经风霜的父亲举着绿色的巨伞为怀抱中的孩子遮挡风雨;也有人说,他们是跨越时空和物种的婚恋,有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爱与惋惜。但我觉得,他们更像是大自然留给世人的一封情书。每年春天来临,“双生树”绽放出洁白的梨花,仿佛在述说着万物生命相互依存的动人故事。
当现代科学不断解析自然之谜时,东梨村的两棵空心奇树用执着和坚守,展示着生命的奇迹和大自然的力量。树干裂痕密布,是它们历经世纪风霜、沧桑岁月的见证,葱茏的树冠,是对生命深情的赞歌。
东梨村不仅是诗情画意的休闲之地,更是一处唤醒敬畏之心的精神家园。大自然的神奇,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寰宇,敬畏自然,赞美生命!
□王思泉(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