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支书东哥”筑梦田园: 一部手机带火山村新经济 版次:03  作者:  2025年05月08日

王东(左)在花仙谷景区拍摄宣传视频。(受访者供图)

王东(右)直播卖莴笋。

“家人们看过来!这莴笋叶子上的露水还没干呢,刚从地里现拔的,根根脆生爽口,炒肉片、拌凉都是一绝!”4月25日上午10时,宣汉县君塘镇明月社区的一片莴笋地里,君坝村支部书记王东头戴草帽,手抓新鲜莴笋,冲着正在直播的手机大声吆喝。随着热情洋溢的介绍,不到两小时,700余斤莴笋便通过直播间销售一空。

“今年天气回暖早,莴笋疯长,我们还没来得及联系销路,生怕全烂地里。”何梅蹲在田埂边,一边麻利地捆扎莴笋,一边感慨,“多亏王书记帮忙,不然损失可太大了!”记者了解到,当天这批莴笋将放在用冰块保鲜的包装盒里,发往周边城市,部分还将发往北京、上海等地。

点开抖音账号“支书东哥”,密密麻麻的直播记录令人惊叹。自2024年7月起,王东几乎每天都活跃在镜头前,每月直播40场。翻开他的作品列表,从花仙谷景区的烂漫花海,到果园里挂满枝头的脆甜果实,再到农家灶台上热气腾腾的特色美食,每一帧画面都饱含着他对家乡的热爱。

“家乡的土地能生金!”

王东是君坝村本地人,早年在外修过车,做过包工头,返乡后在宣汉县城开鱼庄、搞装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致富能人。

2014年,怀着对家乡的深切眷恋,王东关掉在城里盈利颇丰的门店,回到君坝村。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群众基础,他先后当选村支部副书记、书记。上任后,经过反复调研与深思熟虑,他自掏腰包80多万元,流转土地33亩,带头种下葡萄、火龙果等经济作物,用行动为村民蹚出一条特色种植的新路子。

“家乡的土地能生金!”王东逢人便说。他动员在外务工的乡亲返乡创业,用自己的创业经历打消大家的顾虑。君坝村6组的王永俊,在福建打工多年,随着年龄增长,思乡之情愈发浓烈。2016年,在王东和村两委的鼓励下,王永俊回到家乡,一口气发展了15亩葡萄种植园,次年就有了10万元的可观收入。

2019年,君坝村迎来新机遇——利用中央及省市县集体经济帮扶资金100万元,成立宣汉县君塘镇君坝村经济联合社。王东带着村两委挨家挨户做工作,将分散的农户纳入产业体系:“单打独斗风险大,抱团才能闯市场!”随后,全村637户2160名村民加入了联合社。为保障集体经济种植效益,葡萄园采取统一栽培种植、技术指导、管理运营、销售推广。

最近几年,经各级党组织和帮扶单位对口指导、帮扶,君坝村两委转变思路,种植葡萄、火龙果、樱桃、枇杷、花椒、红心蜜柚等1000多亩,年产值1600余万元。

“华西村能做到的,君坝村也一定行!”

2016年底,宣汉县组织部组织全县致富能人赴江苏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开展为期一周的脱贫攻坚培训。走进华西村,现代化的农业园区、蓬勃发展的集体经济、独具特色的农旅产业,每一幕都深深震撼着王东。返程路上,他暗自下定决心:“华西村能做到的,我们君坝村也一定行!”回到家乡,他带领村民踏上了全域旅游和现代农业种植的转型之路。

彼时,村里一家养猪场长期污染地下水源,与村民矛盾不断,成为转型路上的“拦路虎”。王东带领村两委迎难而上,多次与养猪企业沟通协商,最终成功说服企业搬迁。腾退土地后,他积极招商引资,凭借真诚与执着,从深圳引入1000万元资本,开启了花仙谷景区的建设。

然而,项目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在花仙谷景区建设过程中,土地流转矛盾突出。为打消村民顾虑,王东组织部分村民和党员代表,实地参观考察宣汉马渡关石林、通川磐石等成熟旅游项目。目睹其他村庄的成功,村民逐渐转变观念,同意支持建设。

“要致富,先修路。”深知基础设施重要性的王东,带头捐款并发动村民筹集资金,同时多次前往交通部门争取支持,最终获得140万元资金,将村里的公路修缮一新。

凭借真诚、决心与担当,王东陆续引入陌上森林田园综合体、老君洞风景区等项目,形成“一村三企”的发展格局。如今,君坝村凭借花仙谷的繁花似锦、陌上森林的静谧清幽、老君洞的神秘迷人,成为周边地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打卡地。这里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更带动300余人就业,年人均增收达3万元以上。2024年,君坝村集体收入突破80万元,曾经的贫困村变为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新景区。

“直播是连接君坝村与外界的桥梁”

2024年6月,君坝村的葡萄、枇杷等水果迎来大丰收,却因销路不畅面临滞销困境。王东紧急邀请专业直播团队试水带货,眼看效果不错,他萌生了新的思考——与其依赖外援,何不打造属于村子的直播平台?

说干就干,王东开通了“支书东哥”抖音账号。从视频拍摄到后期剪辑,他从零学起,“有时为了打磨一段30秒的视频,要熬夜剪辑几个小时。”这份执着与坚持,渐渐为抖音账号积累了粉丝。

同年10月,王东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对高龄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一知半解。“微信群通知容易刷屏,坝坝会又凑不齐人,直播宣讲正好解决难题!”于是,他化身政策宣讲员,用方言土话将生硬的文件条款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干货”。

60岁的廖大爷在直播间留言:“多亏王书记讲解,我才晓得独生子女家庭还有这笔补贴!”凭借接地气的讲解,其账号粉丝量飙升至12万,王东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支书”。

“直播不仅是一种宣传手段,更是连接君坝村与外界的桥梁。”今年3月8日,花仙谷景区迎来盛大的郁金香花展。为提前点燃游客热情,王东化身“云端导游”,连续多日开启超长直播模式。“有时一天持续直播9小时,直播间同时在线人数最多1700人,吸引了50万人次观看,成功售出6000张门票,让花仙谷景区的美景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王东对记者说道。

如今,当地村民遇到农产品滞销,第一时间就会找“王书记”帮忙。“王书记,帮我卖点沃柑!”“王书记,帮忙卖一下米豆腐!”……白天,王东在直播间为农货代言;夜晚,他化身政策宣讲员,用网络架起与村民沟通的桥梁。

在2025年宣汉县驻村帮扶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上,王东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充分运用物联网思维,挖掘乡村特色,秉持“事在人为”的信念,就能打开乡村发展的新局面。

□文/图 见习记者 王刚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