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达州疾控发布夏秋季重点传染病防控指南 版次:10  作者:  2025年06月18日

夏秋季高温湿热,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保障市民健康,达州市疾控中心特别发布手足口病、登革热、疟疾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指南,提醒市民注意防范,做好个人防护,当出现相关症状时,务必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相关暴露史(如旅行史、接触史),以便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手足口病:关注儿童健康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其传染源,以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该疾病即将进入高发期,感染过也可能“二次中招”,需警惕重复感染风险。

口足口病的防控要点有:加强日常防护,教导儿童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玩具、餐具应每日清洗并煮沸消毒;保持家庭环境清洁,每日通风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积极接种疫苗,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建议适龄儿童尽早接种。托幼机构需落实晨午检等措施,发现患病儿童及时联系家长送医;保持教室通风良好。

登革热:严防蚊媒传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雌性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吸血时将登革病毒传染给人或动物,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面颈胸部潮红、皮疹、出血。

我市广泛存在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夏季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蚊虫繁殖加速,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传播风险增加。

登革热的防控要点有:做好健康监测,从境外或登革热疫区返回后,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第一时间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配合医生诊疗。做好防蚊灭蚊,居家安装纱窗、使用蚊帐;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有效驱蚊剂;家中发现蚊虫及时使用蚊香、气雾剂等灭杀。清除蚊虫孳生地,及时清除小区及家中无用积水,水培植物每5-7天换水一次。

疟疾:警惕输入性风险

疟疾(俗称“打摆子”)由疟原虫感染引起,通过雌性按蚊叮咬或输血传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血液寄生虫病。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非典型症状与普通感冒或胃肠型感冒十分类似,有发热、头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多次发作后可出现贫血和脾大。不同类型疟疾临床表现不同,其中恶性疟如不及时有效治疗会危及生命。

我市虽在2014年实现了疟疾消除,但疟疾传播媒介持续存在,若有未规范治疗的境外感染者返回我市,可能会引起我市居民感染。

疟疾的防控要点有:出国前了解疫情,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疟疾流行地区前,应了解目的地疫情。做好自我防护,在当地住宿选择有纱窗纱门的房间,使用蚊帐;外出穿长袖长裤,涂抹驱蚊剂;尽量避免在黄昏至黎明等蚊虫活跃高峰时段外出。回国后继续做好防蚊措施,若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境外旅居史。确诊后需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

□达州疾控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