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车在停车场充电。

2018年6月15日,达州公安交警发出第一张新能源汽车牌照。
(上接01版)
从“尝鲜者”到“主流派”:
绿牌车的五年“破圈”之路
2020年冬天,45岁的外卖员王强在达城比亚迪4S店买下了他的第一辆纯电动车——比亚迪汉。“当时经常给我摩托车加油的师傅听说我买了电车,拍着我肩膀说‘兄弟,你胆子大’。”王强回忆,那年全市路上挂着绿色新能源牌照的车屈指可数,他的车几乎成了“移动广告牌”,回头率超高。
2020年,新能源汽车刚进入达州时,仅有少数几个品牌4S店有新能源汽车样车,店里大部分都是燃油车。记者从市车管所了解到,2018年6月15日,从达州公安交警发出第一张“绿牌”起,到2020年底,达州机动车保有量为942320辆,但悬挂达州新能源牌照的机动车仅1609辆,占比仅0.17%。
新能源汽车占比变化从2022年开始加速。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5000辆,是2020年的24倍;2024年更是迎来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
“感觉地下停车场每5辆车就有两辆挂着绿牌。”达城西外莲花湖附近小区居民杨先生指着楼下说。今年初,因代步需求,他通过“国补”置换的方式,仅花2万余元便换购了一辆奔腾小马,“充电比加油便宜多了,一个月电费不到50元,油车至少要500元。”杨先生告诉记者,这辆被朋友戏称“剁椒鱼头”的“小马”,给他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便利。
驱动这场变化的,是政策、成本与配套的“三重推力”。2024年达州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若干措施》,个人购买10万-40万元新能源车,可获3000-4000元购置补贴和1000元充电补贴;同期油价持续高位,长期在7-9元徘徊,而家用充电桩电价仅0.52元/度,“百公里电费10元,油费80元”的对比让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心动。
更关键的是“充电焦虑”的缓解。2020年,达州仅有51个充电桩,且集中在公交场站;截至目前,全市充电桩已超2万个,中心城区公共桩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老旧小区通过“多车一桩”“统建统服”模式新增200余个慢充桩。达州城市运动公园停车场的充电桩旁,32岁的陈阳边刷手机边等着汽车充电:“用APP能查附近充电桩的实时空位,导航直接过去,比找加油站还方便。”
从“独苗”到“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长曲线”
南城汉兴大道二段附近的汽车销售产业聚集区,是这场变革的缩影。2020年,这里只有比亚迪1家新能源4S店;2025年,这里聚集了特斯拉、蔚来、小鹏、广汽埃安等20多个品牌,占全市新能源4S店总数的40%。
“2021年刚入驻时,每月卖10辆车都费劲;2024年单月最高卖了80辆。”某品牌新能源汽车销售人员告诉记者,5年前客户问得最多的是“电池能跑多远”“坏了去哪修”,现在都咨询“快充多久能充满”“智能驾驶功能怎么用”。
4S店的扎堆,不仅是销售终端的繁荣,更撬动了上下游产业链。达川区一家新能源汽车专修店老板周明(化名)告诉记者,2022年他的店只有2个工位,现在扩展到8个,“主要处理电池故障、电路维护,去年营收涨了3倍。”
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市销售、维修、充电设备制造等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年产值超15亿元,带动就业超5000人。
从“管油车”到“管电车”:
城市交通治理的“绿色适配”
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激增,达州公安交警的执法场景也在悄然改变。
2020年,达州公安交警直属一大队的工作清单里,“查酒驾”“贴违停”是主要工作;2025年,案头多了“新能源汽车事故处置指南”“充电设施安全检查”等新任务。“电动车事故中,电池过热、充电过载引发的交通问题占比,从2020年的5%升至2024年的23%。”一大队交警表示,他们为此专门培训了“电池断电”“绝缘防护”等技能。
随着交管部门“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能源车的管理也不断向“服务型”转变。2025年2月实施的《达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中,对首次违规充电(如“飞线充电”)的车主,交警不再直接罚款,而是联合社区上门安装共享充电桩;对新能源货车开辟“绿通车道”,允许高峰时段在部分路段通行。此外,针对新能源车的“放管服”创新还体现在上牌、限行等环节:市车管所增设“新能源汽车专窗”,上牌流程从过去的2小时压缩至30分钟;主城区对燃油车实施尾号限行时,新能源汽车可凭绿牌“豁免”;部分路段新能源汽车能借道公交车专用道;部分商圈、医院等公共停车场,新能源汽车享受首小时停车免费。
各种政策的助推下,达城路上“绿牌”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截至今年6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119451辆,其中新能源汽车24404辆,占比约2.18%。
从“量增”到“质升”:
电动化进程的“下一站”
站在2025年的半年时间节点回望,达州的“电动化”已从“政策驱动”进入“市场驱动”。但新的挑战也在显现:老旧小区充电设施仍有缺口,目前仅60%的小区完成充电桩建设;二手车市场因电池衰减导致保值率偏低,新能源汽车3年保值率约55%,低于燃油车的70%;充电服务费“区域差异大”,中心城区公共充电桩服务费0.4元/度,乡镇部分站点要0.8元/度。
不过,变化的趋势不可逆。达州相关部门的最新规划显示,2026年将新增充电桩5000个,重点覆盖乡镇和景区;2027年试点“电池银行”,推动“车电分离”降低购车成本;2030年目标实现新能源车保有量占比超30%。
“五年前,我开电车被当成‘试验品’;现在我女儿选车先看是不是新能源。”王强摸着今年通过“国补”政策置换的比亚迪护卫舰说。
州河的水波映着渐次亮起的路灯,王强发动车子,仪表盘上“电量82%”的提示灯亮起,就像这座城市的“电动化”进程,才刚刚踩下加速踏板。而他的故事,也正是达州“电动化”最生动的注脚——不是宏大的产业叙事,而是每个普通人用脚投票的选择,更是城市从“适应变化”到“引领变化”的蜕变。
□文/图 见习记者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