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栋建筑,都藏着历史的余风流韵。
永庆坊,一个颇为风雅的名字,悠悠诉说着浓郁的广府文化、西关风情。同为广州三大历史商业街,没有东山口年轻潮流的气息,也没有北京路步行街的繁华与喧嚣,却独具历史的厚重感。
哪天开始的呢?融汇人文古建、传统艺术、休闲时尚于一体的你,火出了圈。
从地铁黄沙站出来,一眼就看见那整齐划一的骑楼,以及那些不被时光所辜负的长长古街巷。街巷弯弯曲曲,这头看不到那头,似乎将散淡的时光串联了起来,也将两边古色古香的建筑串联了起来,串联成恩宁路的历史,也串联成一卷泛黄的文字。
步入牌坊,脚下是坚实而崭新的石板路,头顶是一只只旧款的紫灯笼和祈福花灯,错落有致地串缀成一条美轮美奂的风景线。
时光仿佛在这里缓缓流淌。端午刚过,龙舟水不时来袭,阳光很瘦。左也是人,右也是人,无数游客仿若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悠然神游在这与众不同的景观之中。三五成群穿着汉服的妙龄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苗条、绰约、妩媚和自信,她们款款而行,成为移动的风景。
店招有个性又时尚感十足:“酷拼工坊”陈列的是各种简约大气凸显时尚潮的拼装工艺品;“布兰兔的植物庄园”售卖的是茶及各种茶具;“猫的天空之城”不是猫店,而是书店;“青韵台”是一间陶艺店;“有趣人类”飘逸的是浓郁的咖啡香味……这些店铺都是西关大屋改建而成,进入屋内的第一感觉是天花板真高,每层高达4.5米,这些西关大屋,都曾是清末广州商贾富绅的居所。
銮舆堂,粤剧的武家堂口。那两扇黑漆漆的大门,一整块无驳口,古拙雅致。门是闭着的,对着这道木门,我有时光相隔的恍惚,仿佛吱呀一声,门会打开,从里面翻着跟斗跳出一个个武生来。
粤剧艺术博物馆,是永庆坊最优雅、最有文化具象的建筑。外墙,青砖到顶,厚实贵气。屋顶,飞檐翘角,古韵俨然。馆内,分四个部分展现粤剧的发展历程、粤剧的艺术特色、粤剧的组织结构、粤剧在海内外的重要影响力,并展出明清至当代的粤剧剧本、戏服、乐器,唱片、剧照、名伶书画等文物。从展厅出来是一个园林景区,充满岭南建筑特色。仿古戏台广福台正在举行粤剧粤曲展演,悠扬婉转的粤剧唱腔,越过晚沙湖,攀过院墙,跌落到荔枝湾涌的游船里。
坊内,还有李小龙祖居、詹天佑纪念馆、民国大宅、八和会馆等历史文化建筑,遍布青砖屋、红砖房、趟栊门、满洲窗、石板路等古老元素,经过微改造,这些建筑早告别暮年般的安宁和深沉,充斥着青春般的鼎沸和欢乐。
永庆坊,新与旧、传统与现代急剧碰撞,却令人心平气和地接受。
荔枝湾涌傍着永庆坊蜿蜒而过,沿岸遍栽绿植。有垂柳的倒影在柔波里荡漾,涌壁上四季常红的三角梅,迎着微风,热火朝天地闪着艳红。
有河必有桥。月亮桥,是永庆坊的标志性景点。夜晚,桥梁下方,那一弯华灯璀璨的圆形廓影浮游在夜色中,恍若天上圆月。月亮桥,一张诗意的请柬,吸引无数游客晚上排队拍照打卡。
伫立桥上,顿觉自己正被“框”入一幅风景中。
不用担心饿着。那些带着浓浓乡愁的冲冲糕、豆腐脑等美食,就像外婆的呼唤,让每一个人都不忍拒绝。
永庆坊,已成为广州西关的文化新地标。我爱你,却不能带走你,只能一次次地走,又一次次地来。
□文/图 古德英(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