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菱学诗谈儿童教育

版次:08    作者:2018年07月20日

赵宾,女,1970年生,网名“凿冰煮雪”。通川区中医院内科医生,曾经的文青一枚。从医20余年,感悟颇多,常思述之与人,言之不尽泄于笔端。把自己所想所思所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和朋友们分享快乐,分担忧伤。

大观园的小姐们,貌美才高,以薛林为代表,诸如探春、湘云、宝琴等,个个冰雪聪慧、文采不凡,写诗联句制灯谜,常让须眉浊物的宝玉自叹不如。

这一干的公子小姐们,服侍的丫鬟不少,何以独香菱一心想着学习做诗?

那黛玉的鹦鹉听多了,都会学着长叹一声,念:“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却没能让紫鹃对诗心生向往;史湘云是话痨,给她的丫鬟翠缕解说“阴阳”,小姑娘居然得出“姑娘是阳,我就是阴”的结论;至于宝钗的莺儿,宝玉的袭人、晴雯,探春的侍书,在浓郁的文学氛围中,怎么都没熏陶出学诗的意愿?

如此得从香菱幼年说起。香菱原名英莲,父甄士隐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母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仪。父母只此一女,视如珍宝,生得粉妆玉琢,常揽于怀内看书吟诗。

想那英莲自小浸氲于诗词之美,虽5岁被拐,但对远方诗意的神驰向往,从未被多舛的命运磨灭,有机会接近便抓住不放,又有黛玉湘云两位高手指点,终在梦里得到让众人点赞的诗句:“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现代教育强调,儿童期教育在一个人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这句口号,激励了无数家庭对早教的大力投入。除开遗传条件,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精神心理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出生后的环境影响,来自家庭、幼儿园、学校和社会。在儿童期,家庭是孩子接触最密切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大。父母作为家庭核心成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习的导师和榜样,我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处世原则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儿子6岁时,有天玩得疯,晚上睡得死沉,早上发现尿了床,小子坚决不认账:“是汗水,热很了出的汗”;前段时间说学校早餐不好,要求自带部分粮食,我说你不要这么讲究嘛,小伙子侃侃给我上了堂课:“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都是独生子女长大的,家庭条件好了,是该讲究哦,不然社会发展进步干啥子?”

我也算能说会道的,在和儿子的一次次较量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时候居然辩他不过。看我败北,老公常常幸灾乐祸:“都跟你学的,鸭子死了嘴壳硬。”

想来我是该负责任。从小牙尖嘴利,得理不饶人,好在我这人心善,朋友们都理解;结了婚,老公性格温和,好男不跟女斗,越发逞得我口齿伶俐;有了儿子,咱的好口才有了用武之地,凡事都能给他说出个理来。

瞧,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儿子,耳熏目染中自然就青出于蓝了。

再说说赵医生自己。当医生20多年,何以近耳顺之年喜欢上写作?当然也是家庭熏染的作用。赵爸爸年轻时笔杆子一枝,中年时不时发表点文章,零星稿费不多,但足以让家人骄傲。上海一次文章抽奖,赵妈妈运气极好,在90年代初抽到1千元美食城代金券,我和姐姐到上海时,很阔气地嗨吃了几顿。

现在知道为什么偌大的荣宁二府,大丫头小丫头一大推,只有香菱如痴入魔地学诗,那是幼年时父母在她心中撒下的种子。

所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让父母把希望寄托在早教机构,而是要让自己优秀,带动孩子优秀。孩子们身上的特点有我们的特质,也许变化、整合了其他因素,显得有些变形、不易分辨,但它们就存在于孩子性格中,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

只是多年前,我怎么没从红楼梦中看懂这个道理,相信机构夸大的功效,把孩子送去各种培训班,乐得自己轻松;把生命中一些不重要的内容看得紧要,不珍惜时光,放纵自己安于现状,让孩子缺少了奋进的榜样。

没有二胎让我重来,现在醒悟晚不晚?都说人生是长跑,但愿赵医生的岁月不枉虚掷,警醒着我赶紧修补羊圈,把剩下的羊儿管理好。如果你的孩子还在过六一,请珍惜你的榜样机会。